半導體退稅替代政策出臺
摘要: 4月5日,從財政部獲悉,為鼓勵集成電路企業加強研究與開發活動,國家將設立集成電路產業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
4月5日,從財政部獲悉,為鼓勵集成電路企業加強研究與開發活動,國家將設立集成電路產業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財政部網站發布了“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集成電路產業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通知中,對研發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進行了規定。
去年7月14日,中美達成關于中國集成電路增值稅問題的諒解備忘錄,我國相應調整了國產集成電路產品增值稅退稅政策,宣布從今年4月1日起正式停止“退稅”政策的支持。此后,很多人都曾預測國家會在4月1日前出臺一項替代政策延續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而新支持政策將何去何從,也一直在業界的關注和期待中。
“通知”的簽發日期是3月23日。“通知”中披露,辦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也就是說會在4月23日以后實施。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的孫處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不管原來的政策是否取消,都會推出這個新政策。”他不同意這個政策是原來“退稅”政策的替代政策的說法,他認為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通知剛剛發布,一些企業還沒有看到這個“新辦法”。大唐微電子、中星微、博芯等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還沒有收到這個通知,有的企業也是剛從網上看到的。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趙建忠在4月6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也是前天(4日)才看到這個文件。”
“這個政策的推出,對像蘇州國芯這樣的芯片設計企業來說,是一大喜訊。”蘇州國芯董事長鄭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政策在產品研發上會有比較大的投入,有利于蘇州國芯這樣定位比較高端的芯片設計企業。
但他強調:“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也許落實本身比制定更重要。如果政策不能及時落實,等到環境形勢又發生了新變化后,政策的制定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和鄭茳一樣,無論是企業還是業內人士都同樣期待新政策能盡快落實。
鼓勵企業做“長線”
《通知》中披露,研發資金采取無償資助方式。對單個研發活動的資助金額一般不超過該研發活動成本的50%。只要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并且具有符合申報指南要求的研發活動方案,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可以提出申請。
“本土的企業,把研發作為重中之重,更有利于與國際接軌。所有外資企業只要符合相關原則,也可以享受這個政策。由于集成電路產業外資占大頭,中外資企業得到同樣的公平待遇,有利于外資企業的本土化創新,促進他們建立扎根于中國的自主創新體系。”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趙建忠在解讀這個新政策時說。
趙建忠認為,從國家角度看,專項財政資金是包括在國家預算里的,這表明了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戰略產業持續支持下去的態度。而且,它符合WTO原則,有利于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創新體系的建立,使整個產業持續不斷地加大對研發的投入。
從產業層面看,它有利于促進整個產業鏈向高附加值方面發展。原來18號文件中的增值稅政策并不涵蓋封裝企業,而新辦法明確指出,可以申請專項資金的企業包括“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的企業”。隨著芯片集成度越來越高,芯片封裝的形式越來越復雜,封裝也必須迎合高端技術的發展。
從企業來講,不管是制造、設計還是封裝,必須順應世界范圍內整個集成電路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從中國的IC市場狀況來規劃自己的生存發展。無論是市場還是技術本身都要求企業必須加強研發力量,新政策有利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趙建忠看來,與原來的“退稅”政策相比,新政策鼓勵企業長線投資,不單“為市場而市場”。
值得提出的是,在專項資金的使用方面,除了專用儀器及設備費、材料費、用于研發活動的咨詢和等效服務費之外,明確提出人工費也在補助之列,包括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引進和獎勵費用。
對人力成本的補助,勢必會有利于集成電路產業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并且留住人才。蘇州國芯董事長鄭茳表示,對于設計企業來說,最大的成本是人才成本。由于目前我國芯片產業人才很搶手,人員的費用往往在產品的研發成本中占相當大的比重。鄭茳說:“新政策中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包括了人才引進費,這是很合理的規定。”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