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退稅替代政策出臺
摘要: 4月5日,從財政部獲悉,為鼓勵集成電路企業加強研究與開發活動,國家將設立集成電路產業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
新政策推出
“正是時候”
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資料,2004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908億元,同比增長40.2%,高于去年全球增幅12個百分點。集成電路產量達211億塊,提前一年達到“十五”計劃的目標,銷售額達到545.3億元,比2003年大幅增長55.2%。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在這4年間擴大了3倍,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中所占份額也由2000年的1.2%提高到3.7%。可以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但不應忽視的是,在高速增長背后,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曾有這樣的說法:“美國是高端,中國臺灣省是中端,中國內地則是低端。”
“我國所產芯片大多用于玩具、遙控器、家電等簡單消費品,用于高端產品的芯片很少。” 一芯片業專家曾感嘆,國產集成電路大都是中低檔的,核心技術的掌握上更是弱項。產業鏈還沒有完全形成,材料和設備幾乎完全靠進口。該專家認為,要想在技術上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必須加強自主的獨立研發能力,彌補產業鏈的高端環節。然而,僅僅依靠我們剛起步的企業自己解決產品研發的資金來源,實在是難以承受。實際上在各國芯片業的發展史上,政府都在其中充當著重要的助推角色。而我國這個新政策的出臺將有助于彌補我國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方面的短板。
有專家指出,該政策的出臺不僅有利于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而且符合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趙建忠分析,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四大特征:一是產業規模和企業聚集性明顯,有利于資源整合。上海長三角地區產業聚集性的效率已經體現出來,上海集成電路產業2003年、2004年平均增長92%,遠遠高于全國43%和全球23.1%的平均增長率。二是進入產業“價值鏈”的創新期,必須要在研發上投入,更需要提升自主創新水平。三是產業進入從“量”到“質”的提升階段,很多企業采取了正規質量體系認證、設計。四是ICS自主產品初步形成中、低、高多層次創新架構,CPU、收集芯片、多媒體芯片等都實現了群體性的突破。從這四大特征來看,這個政策的出臺非常“是時候”。
一業內人士認為,就目前態勢看,內地芯片產業發展最快的雖然是制造板塊,但最有希望沖在前列的卻是設計板塊。 “新政策的出臺,給我們這些設計企業更多的信心。”蘇州國芯鄭茳說。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