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創建半導體照明電光源基地
摘要: 路通財通,板芙的“一橋三路”道路網路建設直接改善板芙鎮的交通狀況,改善板芙鎮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成為板芙鎮打造“輕工名鎮、山水新城”的重要載體。
序言
路通財通,板芙的“一橋三路”道路網路建設直接改善板芙鎮的交通狀況,改善板芙鎮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成為板芙鎮打造“輕工名鎮、山水新城”的重要載體。105國道縱貫全鎮近十公里,而散落在國道兩側的板芙外向型工業產業帶,已發展成為板芙鎮初具規模的工業區和人口密集區。過去,板芙的工業都集中在河東,以全鎮三分之一的土地,實現了60多億元工業產值。這也形成河東河西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尷尬局面。古神公路的修建,解決了制約河西發展的“瓶頸”。如何縮小河東河西兩地之間的經濟差異,讓更多的板芙人富裕起來,讓板芙經濟社會再邁上一個新臺階,成為了板芙鎮黨委和鎮政府長期思考的問題。
第一章
產業結構調整
探索優化產業結構的新思路,建立工業發展新機制,在河東土地資源緊缺的壓力下,招商引資工作由原來的海綿吸水式的全方位引資向有的放矢的招商選資轉變,是新的歷史條件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板芙傳統產業結構的形成,主要是接受周邊外向勞動密集型鎮區輻射的客觀結果。但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存在耗能、耗地,產業鏈短等弊端,所以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是目前面臨急需解決的問題。
廣東珠三角地區是我國照明電器以及相關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而中山更是我國照明電器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從1982年發展至今,中山市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幾大燈飾專業市場之一,是國內最大的燈飾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根據發展需求,板芙鎮政府將利用南部組團的地緣優勢,依托緊臨中國燈都古鎮燈飾特色產業群的優勢,實現經濟增長點的轉變,完善與之配套的電光源配套產品,建設大型專業化工業園區——中山(板芙)電光源產業基地,發展定位是以芯片制造,下游封裝及半導體照明產品生產為主體的半導體照明產品加工制造基地。產業基地共分三期開發,首期占地1000畝,目前已經全面動工。第二期占地2000畝,第三期占地4000畝,都將陸續開發。據了解,它與老城區、“河西工業走廊”一起,共同打造“新板芙”,推動板芙經濟的飛速發展。
第二章
尋找新亮點
電光源是一個新興產業,而主導產品半導體照明的重要特征就是環保、節能,其電力消耗僅為傳統光源的1/10,壽命均達10萬小時。而且該產業平均土地投入產出大,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半導體照明,也叫LED(lightemittingdiode),是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的意思。它也是21世紀國際上公認的最有發展前途的照明光源新產品,屬于目前國際上照明產業研制和開發引人矚目的熱點產品。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半導體照明的產業化條件已經逐步成熟,我國于2003年啟動了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目前已有上海、廈門、南昌、大連、深圳等一批城市被確定為半導體照明工程的產業化基地。就廣東而言,新型電光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廣州、佛山和深圳。據統計,目前廣東市場半導體照明產品用量占全國50%。
目前半導體照明,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日常使用的手機、電腦、數碼相機,都有半導體照明的身影。在城市景觀照明、儀器儀表指示中,半導體照明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著名的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在夜色中熠熠生輝的夜景裝飾,用的都是半導體照明。
為打造新型電光源基地,以研發低成本、高亮度、大功率的節能燈為支撐,以規模制造半導體燈為依托形成從外延片生產、芯片制備、器件封裝到集成應用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做大新型電光源產業,拉長產業鏈,中山市委市政府已經把建設板芙電光源基地當作重點項目來培育,該規劃也被列為了全市“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