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產業化道路障礙,急需突破跨越
摘要: 目前, OLED 在與 TFT-LCD 等面板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主要原因,主要歸于 OLED 自身的三大難題:一是生產成本、二是產品使用壽命、三是大屏幕化。 OLED 要想在面板產業突圍崛起,急需突破跨越以上三大難題。
目前, OLED 在與 TFT-LCD 等面板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主要原因,主要歸于 OLED 自身的三大難題:一是生產成本、二是產品使用壽命、三是大屏幕化。 OLED 要想在面板產業突圍崛起,急需突破跨越以上三大難題。
對于生產成本偏高的問題,主要還是因有關廠商的生產批量較小,導致無法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導致單位生產成本較高。其實, OLED 面板所需材料配件與生產流程遠比 LCD 簡單,只要市場認可后達到規模量產,其成本自然會大大下降。目前,三星 SDI 提出利用印刷等制作技術,希望實現柔性化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
對于手機和 MP3 等便攜應用產品而言,目前 OLED 面板 1 萬小時以下的使用壽命已基本夠用。但對于顯示器、電視等大尺寸面板,較長的使用壽命仍是市場進軍的一項急于突破的挑戰。對此,日本 Seiko Epson (精工愛普生)滿懷信心表示,至 2010 年 40 英寸 W-XGA 的 OLED 面板使用壽命至少能達到 3 萬小時。
OLED 要想搶占平板顯示市場份額,必須切入使用量最大的大尺寸面板領域,如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等顯示屏幕,可以說,面板尺寸大型化是 OLED 應用領域的必然趨勢。然而,目前眾多廠商選擇使用 TFT-LCD 面板的 LTPS-TFT 作為 OLED 基板,良品率一般僅有 40 %之低。此外,目前只有第 1 ~ 3.5 代的蒸鍍機臺供應,大尺寸 OLED 制造所需的 4 代以上機臺還無供應。因此,實現大屏幕 OLED 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以及較高的良品率,是 OLED 欲與 LCD 在面板產業分庭抗禮前必須突破跨越的難題。(編輯:ZQY)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