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訴“337調查”國內LED業急需專利戰略
摘要: 2008年3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發光二極管(LED)發起了“337調查”。由于所涉及的30家企業中包括4家中國LED下游企業,從而引發了國內業界和媒體的極大關注。
2008年3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發光二極管(LED)發起了“337調查”。由于所涉及的30家企業中包括4家中國LED下游企業,從而引發了國內業界和媒體的極大關注。 4月16日,在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的協調下,有兩家中國企業向美國ITC提起了應訴。
兩家企業積極應訴
記者了解到,在被起訴的4家企業中,有兩家企業——— 廣州市鴻利光電子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洲磊電子有限公司提起了應訴,而另兩家企業則選擇了放棄。《中國電子報》記者致電兩家應訴企業,了解他們應訴準備情況。廣州鴻利總經理李國平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已經在4月16日與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簽訂了協議,開始對美國ITC“337”調查進行應訴。“我們在積極應訴,我們有信心,也會全力以赴。”他說,“如果不應訴,ITC就會通過實施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使我國LED產品的出口遭受毀滅性打擊。不僅如此,未來家電、手機等用到LED產品的行業,出口都將受到打擊,因此,我們必須應訴。”
深圳洲磊總經理林銘鋒向記者表示,他們與廣州鴻利一道開始應訴:“在應訴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兩大問題。一是很多同行對美國‘337’調查不太了解,認為這只是涉案企業的事情,并誤導購買LED產品的客戶,說只要不買涉案企業的產品就可以了。其實‘337’調查是涉及我國整個LED行業的事情,一旦涉案企業不應訴或敗訴,將危及整個行業的出口。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全行業團結起來。而另一個問題是因為應訴費用需要幾百萬美元,這對應訴企業來說是一筆龐大的費用,因此,希望全行業企業能夠在資金上給予我們支持。”
而在此次對“337調查”的應訴過程中,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在協調組織過程中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記者獲悉,聯盟積極向相關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通報信息,爭取政府的關注和支持;與其他行業協會溝通,了解、借鑒成功經驗;組織應訴企業與律師間的溝通,共同確定應訴策略和應訴方案。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主任耿博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他們正積極協調、組織企業積極應訴,全力進行不侵權抗辯,爭取全行業最大的利益。
據悉,我國企業將在4月20日左右正式向ITC提交應訴理由;5月初,ITC將進行第一次聽證會,同時確定整個案件審理時間。明年1月開庭宣布第一次處裁,最終的宣判將在明年3月進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