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飾照明企業十大困惑
摘要: 近來,古鎮及其它主要照明產區原材料供應商對于成品企業可謂小心翼翼,對于不熟悉,缺乏了解的成品廠家,一些原材料廠家有單也不發貨,現款現貨日漸成為行業人士共識。原材料供應商之所以對廠家持戒備心理,除市場不景氣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照明生產企業在市場環境的考驗下,眾多不足被暴露出來,供應商缺乏合作信心。
模式缺乏創新 發展只能亦步亦趨
照明企業不僅在產品上模仿,在管理、經營模式甚至品牌宣傳上,眾多企業也常搞拿來主義,跟風經營是諸多企業得以生存的保命法則。產品上看見別人好賣,自己立馬上馬生產,專賣店、形象店、運營中心、物流中心,只要別人在使用,照明企業也是一擁而上。在求大于供的時代,照明企業跟風往往能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但目前市場早已供過于求,而且競爭日趨激烈,同質化而又缺乏本錢的企業只能亦步亦趨,無法進行市場突圍,甚至被淘汰出局。
品牌影響力小 產品附加值低
照明行業還沒有出現真正的壟斷性品牌,歐普、雷士也剛剛完成渠道品牌的建設,大眾品牌剛剛邁進一只腳,其它中小企業所謂品牌還只是商標,沒有給企業帶來真正銷量和產品附加值。近幾年,照明企業平均利潤已經從先前的50%甚至100%,下降至15%,甚至更低。隨著2008年原材料價格的進一步上漲,缺乏品牌附加值的照明企業利潤已經不到8%。缺少利潤,經營成本又不斷上升,企業生存空間正在被壓縮。
渠道資源少 銷售通路堵塞
目前照明行業在一級省會城市的平均品牌數為4500家,而在全行業有11000多家企業,這也就意味著在省會城市中,將近1/3照明品牌還未到達。通過最近六年的渠道商家整合,雷士、歐普、三雄等一批極具實力的一線品牌企業,已經初步完成渠道資源的整合,他們身邊已經聚集了一批經營實力強、分銷網點多、經營理念超前的實力派商家,其它照明企業只能游離于這批渠道之外。要培養自己的實力派商家,現在照明企業要花費原先企業幾倍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方能完成。
信息渠道不暢 產銷不對稱
雖然目前照明行業信息越來越便捷和透明化,但對于企業本身銷售情況,由于媒體的局限性,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點對點傳播。中小企業由于市場人員少,市場信息收集不全,商家反饋不及時,在時間就是金錢就是銷量的大背景下,一些照明企業根本無法及時了解市場最新的市場需求,無法根據市場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戰略調整。特別是在產品研發設計上,由于缺乏一線信息,產銷不對稱極易造成壓貨和庫存,這將讓企業在投資上的失敗幾率大大增加。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