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價格回歸 規模與成本左右企業
摘要: 12月19日下午,內蒙古呼和浩特。北方冬日的陽光和寒風下,內蒙古神舟硅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舟硅業”)的建設工地熱火朝天。“一期1500噸多晶硅項目總體建設已經完成了93.26%,預計2009年上半年可以穩定地出產品。”神舟硅業總經理姜文正向記者表示。
12月19日下午,內蒙古呼和浩特。北方冬日的陽光和寒風下,內蒙古神舟硅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舟硅業”)的建設工地熱火朝天。“一期1500噸多晶硅項目總體建設已經完成了93.26%,預計2009年上半年可以穩定地出產品。”神舟硅業總經理姜文正向記者表示。這只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神舟硅業宏大計劃的一部分,而上市公司航天機電,也持有神舟硅業29.43%的股權。即便經濟危機寒意逼人,而多晶硅的價格,也從最高的500美元每公斤降到目前的150美元左右,但姜文正表示,“二期只會加速,不會放緩”。與此同時,亦有消息傳出,部分“大干快上”的多晶硅生產項目,在資金緊張和產品價格暴跌的情況下,面臨項目放緩之虞。
在2007年底的最景氣時期,多晶硅的售價一度高達其成本的9倍,這亦催生了此后一年,國內多晶硅產業的野蠻成長。“國外多晶硅的成本,在30美元到40美元之間,而國內的成本,在40美元到50美元之間,目前的價格正在回歸理性。”航天機電董事長曲雁表示。而產業整合,亦被在此時屢屢談起。曲雁表示,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多晶硅的價格過高,而一旦經歷了“搶速度的行業青春期”之后,規模與成本的優勢將左右企業走向。
跑馬多晶硅
“2010年或許將成為分水嶺,此前產能能夠釋放出來的企業,將會享受行業的景氣。跑在后面的,則有可能成為被整合者了。”國海證券在其報告中預測,多晶硅2010 年前需求強勁, 在建的產能尚不能立刻釋放出來,即便價格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有限,“因此,在2010 年前有規模化產出的多晶硅生產商,最先受益于此輪行業景氣頂峰的繁榮期”。
“搶速度”遂成為國內多晶硅產業的關鍵詞,而2009年也成為大量產能的開始釋放之年。
“從去年8月份開工到現在,建設周期只用了16個月的時間,而按照國際的慣例,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 姜文正向記者表示。
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最大的掣肘是,“按照太陽能電站可以使用25年計算,目前每度電的發電成本高達4元錢,在沒有中國政府補貼的情況下,這一價格太高。”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以2007 年為例,我國生產太陽能電池1180 兆瓦,其中出口達到了1000 兆瓦,比例超過90%。
德國、美國、日本,在太陽能發電的政策指引方面,提出了較為具體和有效的措施,亦使得上述三國成為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主要出口方向。
受此拉動,中國的光伏產業最近5年的年均增長率接近50%,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