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巨頭積極布局 OLED開啟照明新時代
摘要: OLED在顯示方面的應用表現搶眼,其照明創新應用也不遑多讓,OLED照明由于輕薄柔軟、透明特性,適于大面積、情境照明,而從西門子、Frauhofer、IPMS、飛利浦(Phillips)、歐司朗等國際大廠相繼投入該領域研發,可嗅出OLED照明背后所蘊藏的龐大商機。
然而,具備多種優勢特性的OLED燈為何仍未量產,主因在于亮度、使用壽命與發光效率三大問題。一般照明需求須達到1,000cd/m2亮度以上,但OLED 燈未達此標準,仍須增加其亮度,且提高發光使用壽命達10,000小時以上,發光效率則必須提高至30lm/W。再者,制作量產時仍須注意整面亮度均勻度及演色性(CRI),演色性越高,視覺所看到的色彩才越真實,因此,CRI必須做到八十以上,此外,售價也須降低,才能在市場普及。
OLED 燈商機誘人 吸引照明大廠目光
由于OLED燈可望成為未來照明的新主流,不少廠商也積極投入研發,專家指出,歐洲、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地都采用項目方式進行研究。項目研究主要以高效率與高壽命為研發主軸,如歐洲OLED 100.eu項目,更值得注意的是,為求OLED照明早日商品化,歐洲OLED 100.eu項目甚至將價格也列入研發考慮中。強調每秒平方OLED照明售價為100歐元,促使OLED照明具備市場競爭價格。參與此項目的廠商包含西門子(Siemens)、Frauhofer、IPMS、飛利浦、歐司朗等,其中不乏國際照明大廠,而這些廠商甚至還包含上游材料商與設備商,足以見得OLED照明增長力道。
LED雖然是目前發光效率較高的照明光源,但美國預測,LED發光效率的增加已漸趨緩,OLED照明發光效率即使量產時間比LED晚,頗有迎頭趕上的趨勢。
但美國預測2010年后OLED照明可真正量產,于2016年趕上LED發光效率。
專家解釋,全球投入OLED研究的廠商,根據統計約五十六家;其中,二十七家廠商投身材料的提升,占整體投資廠商48%,如此高比例數據也突顯材料提升的困難性,而歐司朗、飛利浦和通用等國際照明大廠則投入專利等知識產權布局。
此外,2007年1月飛利浦、歐司朗兩家公司將OLED與LED專利交互授權,宣告一起開拓固態照明市場。而在2004年,飛利浦就已放棄了OLED顯示器的研發,改投入OLED照明研究;而歐司朗則于2007年1月,專注于照明的研發,甚至結束OLED顯示器工廠,由國際大廠動態可嗅出固態照明的主流商機與增加趨勢。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