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推廣又啟動 節能燈企業應有使命感
摘要: 一直以來,在節能推廣的過程中,每一家節能燈企業都搖頭嘆息:中國消費者節能意識太差了,宣傳教育成本太高了,要讓消費者明白節能就是省錢、就是為子孫后代造福太難了。難道中國人節能意識真的那么淡薄?
就在2月25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第二批高效照明產品推廣企業招標公告:2009年,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高效照明產品1億只,可拉動社會消費10多億元。此次招標與去年相比不僅擴大產品范圍,包括自鎮流熒光燈、三基色雙端熒光燈(工頻:T8)、三基色雙端熒光燈(高頻:T5、T8)、高壓鈉燈等高效照明產品,而且產品數量預期目標也是往年的兩倍,10億元的消費額更是相當于兩個北京奧運照明工程(有關部門統計為5億元),推廣方向也將適度向農村地區傾斜。
在去年嘗到了節能補貼甜頭的節能燈企業,在今年可謂意氣風發。
然而,剛過一個星期,一條《廣東節能燈抽查合格率僅為14。3%》的新聞報道就讓中國整個節能燈企業斯文掃地。據報道,廣東省質監局此次節能燈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具有代表性,對集聚在中山、江門、佛山等地區70家企業節能燈產品的70批次進行了抽檢,只有10批次產品合格。在這次被抽查的節能燈企業里,60家企業上了黑名單。
在這些檢查不合格的產品中,問題主要體現在節能燈節能諧波、互換性、燈功率、初始光效/光通量等重要指標批次合格率較低上,而這些質量問題直接造成節能燈管使用期間出現早期發黑、照明度降低、使用壽命縮短等問題,也就是常說的"節能不節電、節電不節錢"的現象。
多達6/7的企業上了"黑名單",整個節能燈行業因此蒙羞!
一直以來,在節能推廣的過程中,每一家節能燈企業都搖頭嘆息:中國消費者節能意識太差了,宣傳教育成本太高了,要讓消費者明白節能就是省錢、就是為子孫后代造福太難了。
難道中國人素質真這么差?節能意識真的那么淡薄?
其實不然。有這樣一個故事:去韓國旅游的中國人,在韓國看到路上跑的、身上穿的、嘴里吃的,幾乎都是韓國本土品牌的產品,中國人就問韓國人為什么那么忠于民族品牌,韓國人很不解地反問:"韓國的產品不比國外的差,價格也實惠,為什么還選擇其他國家的品牌?"將產品的銷售寄托于國人的民族品牌消費情結上顯然不現實,產品質量上不去,"花冤枉錢"的事,相信沒有哪個消費者愿意干。
中國乃至全球的消費者都是一樣的,買東西要的是實在,講究的是物美價廉,我國消費者不買節能燈,歸根結底是節能燈不"實惠",更因為中國一些不法企業生產的"垃圾"節能燈,已經深深地刺痛了消費者的心。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節能燈也迎來了一次快速發展的小高潮,但因為假冒偽劣、價格偏高、產品質量差、售后服務不完善、企業惡性競爭等諸多原因,讓節能燈成為"節能不節錢"的代名詞,節能燈行業也隨之進入了市場發展的低谷。
其實,這些質量問題在行業內已經是老生常談,可謂屢檢屢犯。
目前節能燈企業大小不一,產品質量更是良莠不齊,加上一些得過且過的企業投機取巧,看見節能燈好做,就一窩蜂進來,短視、見利忘義,讓整個節能照明產業深受低劣產品之苦。
"節能不節錢"一直是中國節能燈行業心中的"痛",也是阻礙節能燈推廣的最大阻力,這股阻力的后面是廣大消費者對于中國節能燈產品投的"不信任票"。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推出,推廣節能照明已經被提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特別是2006年《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以后,節能燈可謂日益火爆。2008年6200萬只節能燈的成功推廣,也成為拉動照明產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因素。
國家拿錢出來補貼企業,讓企業以更低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以國家的名義向消費者推薦節能燈產品,也是以國家的信譽作擔保,挽救消費者對節能燈企業的消費信心。
在節能環保的大趨勢下,節能燈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成為"公益"事業,而不是普通的企業經營行為。企業賣的也不僅僅是產品,還包括良知和責任,輸出的是企業信譽和承諾。
因此,從事節能事業的每一位行業人士,都應抱著一顆敬畏的心,去做好每一件產品。
此外,這是拯救中國節能照明產業的機遇,也是中國照明產業重拾"光明事業"光環的最好機會,每一家企業都應倍加珍惜。
2009照明行業求職專場 第三屆中照獎:頒獎現場 前三屆中照獎:經典回顧 |
今冬美麗邂逅LED 照明行業四級考 照明精英聚會CLDA 照明案例十二星 照明圈10大熱話題 高端訪談十經典 |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