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建、木林森出奇招拼上市,前程如何待解
摘要: 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本次聯建光電擬募集資金19355萬,投入在LED應用產品產業化項目以及LED創新技術研發中心項目中。對于一個年收入達3億多元的快速增長性企業來說,這個需求在資本市場是很容易被滿足的。從這一方面來看,聯建光電似乎“胃口”并不大,但卻隱約釋放出資金鏈瀕臨斷裂的信號。
分析:IPO之后向何處去
在LED行業,要叩開IPO大門、達到上市預期,除卻公司業績之外,還取決于一支優秀的領導團隊和完備的技術力量。
最早投資中國清潔技術領域的青云創投合伙人介文治認為,對那些資質良好,擁有照明行業經驗,同時又具備相應渠道能力的企業,擁有優秀的領導團隊,在獲得資本幫助后,往往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迅速將企業做大做強。他同時強調,半導體照明應用市場非常多元化,未來國內企業面臨的市場機會非常大。對更多有著上市需求的企業而言,更需要對整體產業鏈有著完備的認知和掌控能力,尤其要拓展企業的產業鏈,不停留于單一的封裝或照明等業務。要達到這一要求,就需有符合企業定位的市場渠道把握能力和技術水平。“這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周全思考,對產業結構和企業發展有清醒的認知。 ”
而在成功上市之后,巨額融資如何使用,更成為企業管理者必須做對的“考題”。一位國內LED封裝企業的高管表示,對正在上市的企業來說,不能只滿足于表面上的“業績”,單純停留在求“規模”、占“地盤”上,更應鉆研如何加大研發投入,真正掌握專利技術。未雨綢繆,才能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不致被國外的行業巨頭“鯨吞”。 “在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方面,我們在運用資本能力把規模做大之后,特別需要和國際大公司取得交叉授權的‘專利資本’。因為從國際競爭的角度看,公司一旦上市,國際巨頭就會盯上。國內LED上市公司越多,國際LED巨頭瞄準的對象就越多,國內企業必須面對這樣的威脅。 ”
一些正在上市的企業確實也將可持續發展寫進了上市規劃。洲明科技的四大募投項目中,LED照明產品擴建項目擬投資3693萬元,相關研發中心、營銷體系升級超過9000萬元。據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魏興耘分析,這些募投項目將進一步優化公司的產品結構,增強技術研發及市場營銷能力。 “產能擴張”和“增加技術投入”成為公司上市規劃中的高頻詞匯。
上海大峽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瑞也透露,公司擬于2012年3月在臺灣掛牌上市,融資規模在5000萬美元左右,主要投向兩個方面:一是擴張產能,在現有基礎上再提升50%;二是增加技術投入,矢志研發成本更低的智能控制系統,以期應對未來國際品牌的挑戰。
此外,LED企業在IPO之后的發展策略也出現了一些新動向。艾比森董事長丁彥輝透露,上市之后,公司將有諸如建立海外分支機構、實施顯示屏領域全球范圍內的收購、兼并重組等“大動作”。
如何利用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優勢留住核心人才,吸納“新鮮血液”,也是LED企業正在思考的問題。據悉,洲明科技上市前已經完成了對管理層和核心技術人員、銷售人員的股權激勵,公司大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業務骨干都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的股份,保持了公司管理層及核心技術團隊的穩定。鴻利光電也采納了公司內部主要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持有公司股份,作為公司穩定發展的必要手段。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