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LED企業差的不是錢,是利潤和訂單
摘要: 隨著我國要素紅利的衰減、央行進一步收縮銀根以及勞動力的價格上漲、企業成本的增加,大批中小企業面臨發展困境。LED企業也未能幸免,LED產業快速擴張之下,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挖角亂象層出不窮,利潤日益下滑。
隨著我國要素紅利的衰減、央行進一步收縮銀根以及勞動力的價格上漲、企業成本的增加,大批中小企業面臨發展困境。LED企業也未能幸免,LED產業快速擴張之下,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挖角亂象層出不窮,利潤日益下滑。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本土LED封裝企業大約有1000多家,年營收1億元以上僅40多家,大部分企業營收僅為千萬元級別。
據新世紀LED網深入調查民營中小LED企業發現,企業普遍面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問題,而且LED封裝產品價格持續下滑,轉嫁成本相對困難,低價同質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旺季不旺,出口遭遇寒冬
“現在,國外市場不好做啊,歐美市場債務連連,日本市場專利不斷,淡得很……”一位專做國外市場的LED企業老總嘆息道。
以東莞為例,東莞是珠三角LED聚集區的重鎮,目前,全市從事LED照明技術及產品生產經營企業超過60家,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涌現了東莞勤上、福地電子、帝光、中鎵半導體公司等重點企業。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從宏觀數據上看,東莞上半年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上半年實現出口357億美元,增長15.9%,增速明顯低于全國的24%,在全國出口金額的占比則下滑至4.1%。
據有關消息透露,面板背光需求不好,LED晶粒跌價壓力加劇,造成磊晶廠7月營收普遍衰退,甚至傳出強制員工休假等消息。法人預估LED產業本季旺季不旺,營收成長幅度恐在個位數。
國內市場虛火,全靠政府拉動
“今年,國內市場也不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LED企業市場總監向新世紀LED網記者透露道,當前LED產業前景雖然備受看好,但其市場發展卻較為緩慢,新市場還未開始,價格戰已風起云涌。
“現在的銷售壓力越來越大,今年的銷售業績還不及去年的成績,主要是行業競爭太激烈,大家大打價格戰,產品價格不斷壓低。同行突然多了很多,銷售自然難做了”,在石巖銷售LED照明產品的夏先生也無奈地表示,“同樣的一款產品,兩年前還能夠賣到200多元的價格,現在只能以50多元的價格賣出去。幾乎是虧本在賣,只為了維護好老客戶。”
雖然在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 LED再次成為主角,但在這華麗耀眼的LED燈光背后,卻是LED亂象環生的推廣之路。當前由于民用市場并未啟動,在LED應用產品推廣上,企業多是以工程項目為主。對企業來說,大項目打名氣,小項目賺利潤。據行業人士介紹,像動輒一兩千萬的大項目的整體運作成本更高、周期更長,在諸多環節也更為“復雜”。不說藝術設計和控制技術的“客觀”復雜性,單施工方面就有很多麻煩,比如異地做項目,就得異地請施工隊。收款也是個大問題:工程標案的款項通常分為期初款、期中款、期末款和尾款,占比10%-15%的尾款通常被當做質保款,約定工程結束后一兩年后支付。有時候,尾款就會這樣不了了之了,占工程款20%的施工費用還得由公司自己先行墊付。所以,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大項目未必能啃下來,做小項目吧,利潤雖高,但由于目前一些地方債務比較多一些工程沒有上,小項目也并不好做。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