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萬億產業集群崛起 瞄準LED等戰略新興產業
摘要: 只有正視差距、找出問題,才能更好地發展。省政協調研報告表示,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抓住自主創新這一關鍵環節,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完全有可能擺脫低端的傳統發展模式,能夠與發達國家在差距不大的起跑線上進行競爭,在一些領域甚至有可能搶占經濟技術制高點,實現產業大跨越。
用核心技術“殺出血路”
“不掌握核心技術,只會處處受制于人。” 羅秀豪告訴記者,廣東新興產業只有自主創新,才能避免重蹈在產業鏈的低端搞加工貿易的覆轍,掌握產業發展的主動權,從而真正趕超發達國家。
然而,自主創新的道路卻并不平坦,這當中充滿了荊棘和風險。王衛紅舉例道,珠三角有家風電企業,其生產的風電設備占據了全國1/4的市場份額,并引起了美國等國外同行的震動。但是在成功的背后,是其對研發的大量投入。“在某項核心零部件的研發中,實驗室就燒掉了成千上萬支二極管。以一支二極管價值 2000多元計算,這就意味著燒了幾百萬元。如果研發失敗,這筆錢就如同石沉大海。 ”
目前,省、市都紛紛給予財政支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許多專家表示,關鍵是應該明確財政資金支持、引導的重點。王衛紅在調研中注意到,珠三角有的地方政府受長三角的影響,對企業購進生產LED外延片的關鍵設備MOCVD予以補貼,每臺從800萬元到1200萬元不等,約占設備售價的50%。“在產業發展初期,用財政資金支持企業購買先進設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只能是權宜之計,不宜作為長期政策,否則將重蹈傳統發展模式之覆轍。”王衛紅說。
“政府的財政資金,應當更多地投入到新興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發、基礎平臺的建設等。” 王衛紅表示,以MOCVD、OLED生產線等重大裝備為例,如果長期不能有所突破,就很難擺脫受制于人的尷尬。而一旦研發成功并產業化,將迫使境外相關設備廠商大幅度降價,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比如上個世紀80年代,佛山引進一臺瓷磚壓力機需耗資100萬美元,本土企業自行研發成功后,一臺僅售50萬元人民幣。政府應對這樣的核心技術研發加大支持力度,延長支持的周期。
而能否攻克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關鍵在于領軍人物和團隊的引進。“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就在于營造優良的環境,吸引全球各地的優秀人才。可以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向發達國家聚集,而發達國家的人才則向美國聚集。” 羅秀豪表示,美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廣東在吸引人才時要有全球視野,要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激勵機制等,對國內外的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