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詩人——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師周正平速寫
摘要: 中國舞美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蔡體良在《論周正平的舞臺燈光藝術》中表示:舞臺美術家瓊斯認為,舞臺設計是“詩人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來界定,作為已進入創作成熟期的周正平,就是“燈光詩人”。 周正平的未來的前景是美好的,象他創造的多姿多彩的充滿詩情的舞臺那樣。
2月28日,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浙江舞臺美術學會會長、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師、浙江省小百花越劇團專職燈光設計師周正平(下圖中)等行業專家在深圳參加全國電視燈光技術交流會期間,蒞臨廣州雅江光電有限公司參觀考察,受到陳家強董事長(下圖左一)的熱情接待。筆者由此走近周正平,并且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這位舞臺燈光設計大師的成長經歷和設計理念,從而對舞臺燈光具有更加豐富的認識。
從業余到專職
1961年12月,周正平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十二三歲,他被吸收到江山中學文藝班讀書。江中文藝班是江山市文藝單位培養專業文藝骨干的培訓班,是出過一些人才的,如電影演員何晴。文藝班在接受系統的文藝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的同時,還得進行普通中學數理化語英一應課程的教學。周正平對于物理科竟是“一見鐘情”,尤其對于電路燈光的知識內容興趣尤甚。后來學校里搞文藝演出,自然是能者多勞,周正平成了“燈光師”,跨出了他今后藝術之路的第一步。“學習碘鎢燈、天排燈、電阻激光器和可控硅調光器的使用比上臺演出更吸引我,強烈的興趣使我感到舞臺燈光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像詩也像畫。”周正平回憶道。
1978年,周正平從文藝班畢業分配進江山婺劇團當演員,一年夏天,團里要兵分兩路巡回演出,他毛遂自薦爭取到燈光的工作,演出中他除按老師要求的燈光要給舞臺照亮外,還試用各種顏色的燈光紙對每個劇目作了精心布置。自那以后,他正式成為專職燈光人員,獨闖出一條燈光設計之路。
1980年8月,江山市婺劇團保送周正平到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進修燈光設計專業。在老師的帶領下他開始參加舞臺實踐,參與了學院內外大量的話劇及各種劇種、流派、樣式的燈光操作和設計工作。師長們見他如此勤學苦練,1981年6月破格讓他隨第三屆藏族班赴中南海懷仁堂匯報演出《柔密歐與幽麗葉》和《杰賽達森》。在上戲,他不僅在學習觀摩上認真吃苦出了名,而且學習之余還自行搞起了舞臺燈光調光等器材的研制設計。1982年,在周正平即將畢業之際,他根據江山婺劇團在燈光控制設備上的薄弱及演出實際需要,研制了三臺4×200安培的舞臺可控硅調光器和一臺12回路的舞臺燈光總控臺。此項設備具有功率大、體積小、功能全的優點,不僅受到學院老師的肯定,也為江山婺劇團以最少的經費添置了一套適合劇團巡回演出的設備。
回到了江山婺劇團,兩年學的專業知識讓他順利地完成《兩女爭夫》、《血洗定情劍》、《三渡新娘》等戲的燈光設計,他通過特技和變幻光色等手段渲染氣氛,創造意境,帶給浙西農民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覺享受。當時觀眾一句:“江山市婺劇團的燈光真美”,為正當年少的周正平帶來自信和欣慰。在金華地區的一次會演中,江山婺劇團演出的《三請樊梨花》表演出色,而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全劇燈光設計。周正平因此為整個地區文藝界所認識。l984年,浙江婺劇團排《白蛇前傳》,周正平應邀加盟擔任燈光設計。此劇參加浙江省第二屆戲劇節會演演出一舉獲得大獎,并引起轟動,還被選參加了首屆中國藝術節的演出。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