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LED可能影響人體健康
摘要: 一個關于光污染的跨國研究項目表明,LED抑制褪黑激素水平較高,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這已不是首次質疑白色固態光源(SSL)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這個新的研究項目表明,在相同的適光流量輸出條件下,LED增加“暗光和抑制褪黑激素光帶的污染”是高壓鈉燈(HPS)的五倍。
一個關于光污染的跨國研究項目表明,LED抑制褪黑激素水平較高,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這已不是首次質疑白色固態光源(SSL)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這個新的研究項目表明,在相同的適光流量輸出條件下,LED增加“暗光和抑制褪黑激素光帶的污染”是高壓鈉燈(HPS)的五倍。發布該文的跨國(意大利、以色列和美國)研究機構建議未來采取對SSL產品的監管限制。該文題為“限制光污染對人體健康、環境和星空可見度的影響”,發表在《環境管理》期刊上。
研究中,把LED和金屬鹵化物(MH)光源與高壓鈉燈(HPS)光源相比較,LED和MH光源所產生的白光短波中包含更多的藍光相較于HPS光源所產生的橙色至黃色光。像許多類似的研究,這項新的研究顯然沒有實際測試科目,而是依靠抑制褪黑激素水平相對光譜內容的事先研究。研究人員得出結論,MH光源抑制褪黑激素的水平是HPS光源的3倍,LED則是它的5倍。
人體分泌的褪黑激素已被證明是正常的睡眠/覺醒周期和晝夜節律的關鍵,一些研究者還認為,褪黑激素還具有“抗氧化劑和防癌”的屬性。但是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數據表明白光在夜間的影響,到底夜間光線對人類和動物的不利影響有多少?
去年,倫斯勒理工學院(RPI)的光研究中心(LRC)發表了一份“光線對生理系統影響”研報告獻,該研究基于一個20歲的人暴露在普通室外白光一小時的結果,表明夜間長期暴露于白光下確實會抑制褪黑激素,但影響程度遠遠低于該跨國研究機構的5倍說法。
該文發表后,一些環保人士呼吁社會關注廣泛的夜間照明所產生的藍色光波長的影響。事實上,國際夜空協會(IDA)已經發動了反對廣泛使用LED光源的活動。國際夜空協會正在推動SSL以及普通照明行業發展示范照明條例(MLO),以幫助社區創建合理的夜間光線水平標準。該標準并不設定色溫標準,但嚴格限定光污染和光線離地高度。
以色列海法大學的Haim說:“第一步可以讓以色列標準協會要求燈泡進口商清楚地在包裝上標明每個燈泡產生什么波長,這也是消費者需要知曉的信息,以便決定是否購買這種燈具。”
“在意大利很多地方的法規中都規定了要降低光污染的影響,但他們卻缺少對燈具發散光譜的法規,希望法規盡快完善,因為目前白光LED的推廣速度很快,但是它會散發出大量的藍光,我們將進入一個夜間光線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較高負面影響的時期,”ISTIL的Falchi說。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