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欽:領悟LED行業的EMC生存法則
摘要: 在中國目前實現EMC模式面臨著三個壁壘:第一個是技術壁壘,即產品是否真的節能、長壽;第二是資金壁壘,EMC模式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長,資金問題解決不好,影響企業后續發展;第三是信用壁壘,通過EMC模式實現投資回報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一般需要8~10年的時間,這區別于政府采購,如何解決在長期投資中的信用問題,是能否實施EMC模式的重要條件。
二破資金壁壘:巨資支撐EMC
企業要負擔EMC的全部資金,這讓企業面臨不少風險。先期投入過大,投入的這部分資金將會變為死錢,使企業的流動資金大大減少;而回款周期太長,這中間LED設備的日常維護又將消耗企業很大一部分資金,這使一些企業不得不求助于金融或保險等機構。
朱建欽認為,如果EMC模式牽涉方過多,其中的利益分配比較復雜,目前對節省能源產生的效益分配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案。
達進東方是香港上市公司,在資金市場完成了兩次配售并發性可轉換債券,有很好的融資平臺,通過銷售產品和EMC兩種贏利方式給股東提供高回報率。
而高回報率又能進一步增強公司的資金實力,支撐整個EMC生物鏈的良性循環。公司目前正在籌劃新的方案,進一步整合優化產業鏈,可以更好地解決現金流問題。
三破信用壁壘:管理規范信用好
EMC模式漫長的投資回收期需要政府在招標時對企業的實力、資質與誠信進行嚴格考核。地方政府偏好EMC模式,在招標過程中將EMC模式作為硬性指標,使許多企業望而卻步。
另一方面,政府對項目符合相關規定標準的節能服務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專案,并提供資金補貼或獎賞。
這些相關規定包括節能服務公司投資70%以上,并在合同中約定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單個項目年節能量(指節能能力)在10000噸標準煤以下、100噸標準煤以上,其中工業項目年節能量在500噸標準煤以上。
這意味著只有真正有實力實行EMC并產生節能效益的企業才能在路燈工程項目中中標。
達進東方每個季度的財務報表都在網上公布,財務清晰透明。為了方便全國業務,公司在連云港、揚州、成都等地都建有組裝基地。在很多企業覺得在工程當地都建立后期維護系統不可行時,達進東方已經在全國各地都建立了完善的銷售支持網絡。準備工作做得如此充分,頻頻獲得政府拋出的繡球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眾多LED企業感到前途迷茫時,達進東方找準自身定位,不盲從、不跟風,發揮自身優勢項目,軟件、硬件兩手抓,從而獲得光明前景的發展之路,或許有借鑒意義。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