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軍:LED照明專利重質不重量
摘要: 近兩年來,中國LED照明專利戰將一觸即發。針對此問題,阿拉丁照明網記者深度采訪了Philips Lumileds亞洲市場總監周學軍。
自古以來,專利問題,一直是商家之必爭之地,為此鬧上法庭、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的不在少數。近兩年來,中國LED照明專利戰將一觸即發。喬丹、蘋果商標糾紛可謂愈演愈烈,加上美國337調查盯上中國三類產品的13家企業。關于商標、專利和知識產權的新聞被炒得火熱,也再次將中國企業缺乏和忽視知識產權意識的問題推倒風尖浪口。
針對此個目前中國LED照明專利問題,阿拉丁照明新聞網記者深度采訪了Philips Lumileds亞洲市場總監周學軍。
國內企業專利意識明顯比國外弱
其實對國外企業而言,專利糾紛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每一個產品的研發過程都能遇到一些專利問題。專利制度對他們而言,就像保護傘一樣,所以必須時時刻刻得到重視,因為新產品的研發動輒要投資上億美元的研發資金,如果企業在專利保護上出了問題,對企業可以說是致命的損失。
周學軍認為,商標戰、專利戰愈演愈烈是很正常的事情,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如國外,國外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非常看重的。另外,由于國內企業對專利意識淡薄,對專利工作、專業人才的重視和培養都不夠,致使我國照明專利人才嚴重缺乏,很多企業在專利糾紛面前總感覺力不從心。
國外企業在華申請專利 國內企業受威脅
近年來,開放中國的市場成為世界各國企業競爭的目標,從國外企業來華專利申請的逐年增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脈絡。國外公司正加緊進行在華專利布局,占據LED照明領域的專利優勢;國內LED照明領域創新能力正在進一步增強,但專利技術轉化成為產品較少,技術實力不容樂觀。
“國外企業能在中國申請專利,就說明目前國內企業還沒有這樣的專利。”周學軍表示,“其在華申請專利的數量越多,就越說明國內企業所自主擁有的專利技術越少,威脅就會更大。而且,我們不能阻止他們的申請,畢竟他們的申請程序是合法的,就像國內企業也可以到國外申請專利一樣,是完全開放的、包容的。”
手握專利籌碼 重質不重量
“中國LED企業擁有了出色的專利就等于有了市場競爭的籌碼,然后再跟國外企業進行交易,從中得益。不求數量之多,但求質量之重。另外,國內企業應調整心態,國外企業在華申請專利并不是為了打壓國內企業,只是用專利鞏固自身產品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力。”周學軍強調道。
筆者認為,專利糾紛的影響并不會完全消極,反而促使中國LED企業投入更多資金和精力進行技術的研發。從臺灣和韓國的企業身上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要想與國際大公司拼實力,就必須擁有自己的獨特技術和專利,這是和他們進行談判的最根本的資本,并通過這個資本來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企業必須積極制定符合自己發展靈活性的專利戰略并付諸實施,同時充分地利用專利情報信息,研究分析競爭狀況,推進專利技術開發。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