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照明與城市之美——四人漫談
摘要: 對于城市照明,大眾通常更關注其實用性,它是如何使城市更美呢?它的主要體現形式有哪些?鑒別城市照明營造城市之美成功與失敗的標準又是什么?我國城市景觀照明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怎樣使之獲得改善并更上一層樓呢?
詹慶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技術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主持毛主席紀念堂外景觀照明設計、王府井商業街整體照明規劃、北京昌蒲河景觀照明設計
孫衛平:《低碳照明》編委會委員 《天府照明》編委會副主任 四川省市政市容協會城市照明分會副會長
許寧:《低碳照明》雜志執行副總編 《照明設計》雜志策劃部主任
李代雄:教授 《天府照明》執行總編 主持成都市寬窄巷子景區、北川新縣城景觀照明設計
對于城市照明,大眾通常更關注其實用性,它是如何使城市更美呢?它的主要體現形式有哪些?鑒別城市照明營造城市之美成功與失敗的標準又是什么?我國城市景觀照明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怎樣使之獲得改善并更上一層樓呢?相信讀者觀看了以下漫談之后會對城市照明形成更深刻的認識,或許還會形成你的獨特的觀點。
一、公共照明促進和體現著城市之美
李代雄:城市照明是人類對光的有意識運用,這種運用始于火光,當今運用的都是電光。使用火以及火光是人類脫離動物的標志之一,而城市的出現使人類由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所以,人類文明活動與照明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漫長的火光時代,照明的主要功能是驅除黑暗以滿足人的安全需要,不存在系統的、大面積且穩定的城市照明,更談不上景觀照明。隨著電和電光源的出現、隨著照明產品的日益豐富和照明技術的日益進步,城市照明尤其是城市景觀照明得到了空前發展。在今天,城市照明已經不僅在功能上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的驅除黑暗、延續有效生命周期的需要,而且在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和品位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照明技術的進步、光源的豐富和控制手段的增加,使我們對燈光的駕馭能力更加強大。我們可以用藝術的手法,把燈光作為語言來表述自己對城市的情感;我們可以把燈光作為工具,去雕塑自己的城市。在人的控制下,燈光可以塑造形象、渲染氣氛、突出重點、重構空間、裝飾環境,所以,在燈光照耀下的城市之美,已經不是日光照耀下的城市之美的簡單延續,而是對它的升華和再創造。城市照明可以給人們展現更多的、在日光下不能表述的城市之美。所以,城市照明的水平直接反映和體現著城市的文明程度。
許寧:城市景觀照明的成功與否在于其文化性,文化性有具體的內涵和外延,內涵表現為歷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歷史性是指照明系統要準確地展現一個城市值得驕傲的過去和沉淀;民族性是指照明系統應該使用本民族熟悉、接受并經常運用的語言、符號、色彩;地域性是指照明系統與城市所處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環境協調一致。外延表現為科學性、技術性和人文性。科學性是指城市照明在運用光這種物理現象時應嚴格遵循客觀規律;技術性是指照明系統設計的理論和觀念都要通過實實在在的技術以及技術系統來實現;人文性是指照明系統要以高質量地滿足人的需要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總之,文化性是城市與城市相區別的核心,如果一個城市的景觀照明沒有或者缺乏顯著的文化性,這個城市就沒有或者缺乏個性。
孫衛平: 城市照明分為功能照明和景觀照明。功能照明滿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目的是滿足人們正確、可靠地視覺需要,它延長了人的有效生命。景觀照明主要是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目的是創造一種令人身心愉悅的光環境。近年,城市景觀照明發展很快,一方面,新型光源不斷推出,特別是LED光源所具有的光色豐富、單向發光、發光效率高、光色均勻、可控性好等優勢,極大地彌補了傳統光源的不足。另一方面,控制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通過電子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擴大了對照明的控制自由度。今天的景觀照明控制已經不再局限于開燈關燈,更可以隨時對顏色、明暗、動靜進行控制;不再局限于對單體建筑的景觀照明進行控制,更可以運用現代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手段把各單體建筑結合起來,實現建筑之間、區域之間信息交換,傳達控制指令,把一個區域甚至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大舞臺來進行統一控制,極大地提升了照明設計師的創作空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