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C:深圳LED產業區域發展的現狀與未來
摘要: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LED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上海、大連、南昌、廈門和深圳等十多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以地域分布來看,目前中國的LED產業可以劃分為五大主要經濟產業區,分別為長三角經濟區,環渤海經濟產業區,珠三角經濟產業區,閩贛經濟產業區和中西部經濟產業區。總體而言,珠三角和長三角是國內LED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上中下游產業鏈比較完整,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相關企業,也是國內LED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產業綜合優勢比較明顯,與LED有關的設備及原材料供應商紛紛在這兩個區域落戶。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LED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上海、大連、南昌、廈門和深圳等十多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以地域分布來看,目前中國的LED產業可以劃分為五大主要經濟產業區,分別為長三角經濟區,環渤海經濟產業區,珠三角經濟產業區,閩贛經濟產業區和中西部經濟產業區。總體而言,珠三角和長三角是國內LED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上中下游產業鏈比較完整,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相關企業,也是國內LED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產業綜合優勢比較明顯,與LED有關的設備及原材料供應商紛紛在這兩個區域落戶。
其中珠三角領域由于產業發展起步較早,承接國外LED產業轉移和產業布局的時間較早,在LED中下游封裝應用領域發展最為成熟完善。作為國內LED產業的領頭羊,2012年LED整體產值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LED產業聚集區域。在全球LED封裝企業中,超過70%數量的LED封裝企業在中國,而中國的LED封裝企業有50%集中在珠三角。在下游LED顯示屏、LED照明、LED背光和LED植物生長燈等多個應用領域珠三角地區都占據很大比重。
一、珠三角三大經濟圈LED產業特色
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廣東省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出臺多項措施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確立了包含港澳在內的世界級大珠三角都市帶發展戰略,發揮廣州和深圳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優化珠江口東岸地區功能布局,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區發展水平。建立統一的大市場,實現大珠三角城市間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分工合作。在戰略規劃綱要的實施帶動下,珠三角正在逐步形成“深莞惠”“珠中江”“廣佛肇”三個經濟圈。
伴隨著“深莞惠”“珠中江”“廣佛肇”三個經濟圈的發展,三大經濟圈內的LED產業也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依托于省會城市及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優勢,廣佛肇區域的LED展會服務業比較發達,光亞、昭信集團和中科宏微等企業在上游的MOCVD機臺具有較強大的研發實力,主要的LED產業化生產基地有廣州花都和佛山南海。由于產業基地建設時間較晚,該區域LED企業分布較為分散,產業聚集效應不高。
珠中江區域的LED產業格局以中山為輻射中心,中山是最大的燈飾集散地,傳統燈具燈飾生產基地,擁有傳統照明時代積累的燈飾設計經驗,LED家居設計、燈飾設計實力占優,產品多以LED家居照明、裝飾照明為主,下游應用配套材料發達。
深圳市和東莞市作為國家級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深莞惠區域的LED產業發展最為成熟,配套最為完善,產業規模也是珠三角地區最大的區域。以電子產業基地為導向,在LED驅動電路設計、智能化、光學設計領域實力雄厚,產品多以LED商業照明和公共照明為主。區域內擁有眾多的上市企業以及規模以上的企業,深圳是國內最大的LED封裝和LED顯示屏生產基地,東莞吸引了眾多港臺LED企業,惠州則吸引了眾多的國際大廠入駐。劣勢就是同質化,重復投資嚴重,區域內部競爭嚴重,深圳的創新科技園,東莞的松山湖高新產業園區,惠州的仲愷高新區等等類似度較高,東莞與深圳的產業相似系數高達97.02%。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