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高層建筑風力發電點亮景觀照明
摘要: 電梯也能發電!在建的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是中國首座雙認證的綠色超高層建筑,同濟建筑設計研究院夏林總工程師日前揭示了這幢632米高摩天樓的“綠色秘密”。
電梯也能發電!在建的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是中國首座雙認證的綠色超高層建筑,同濟建筑設計研究院夏林總工程師日前揭示了這幢632米高摩天樓的“綠色秘密”。
風力發電點亮景觀照明
夏林介紹,上海中心的綠色措施很多,包括無水便池、電動車充電等,可謂“無微不至、無處不在”。其中,“熱電冷三聯供”是其中的重點之一。
夏林解釋,火力發電廠要白白浪費大量蒸汽和熱水,能源利用率通常不到40%,而上海中心的“熱電冷三聯供”以天然氣為燃料,設有2臺1.06兆瓦燃氣發電機組,再將發電產生的余熱引入余熱鍋爐、余熱型吸收式冷熱水機組,為大樓供熱、供冷,從而將能源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除了天然氣發電,上海中心還引入其他綠色發電技術。
上海中心頂樓裝有風力發電設施。夏林說,利用高空風力大的優勢,共有54個垂直軸渦輪風力發電機組安裝在565-569米高空,每年可提供157500千瓦時的電量,“這對大樓總用電量來說雖然微不足道,但足夠大樓頂部的景觀照明了。”
電梯能發電對普通人來說還是個新名詞,而上海中心的電梯就能做到。“上海中心的電梯采用再生能源回饋控制技術。”夏林解釋,這是將電梯下行時的重力勢能轉化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饋能質量很高。他以上海一幢高200米、有38部電梯和6部自動扶梯的辦公商業綜合樓為例,全部采用再生能量回饋型電梯,比較其一天的實際用電和再生饋電量,發現節能率達到25%~31%,一天可發電2065千瓦時。
六個辦公區都有中庭
同濟建筑設計研究院調集精兵強將,從上海中心打下第一根樁開始,一直在綠色可持續這一目標努力。
上海中心地處陸家嘴金融規劃區,因為地處成熟的城區,利用好現有基礎設施,并將城區內的設施作用發揮到最大,就成為設計建設的重要內容。
以基坑開挖為例,在完成主樓955根直徑1米、長87米的工程樁,以及66幅寬1.2米、深50米的地下連續墻施工后,施工人員將在內徑121米、面積近35000平方米的環形地下連續墻內,實施主樓地下5層、深達31.3米的基坑開挖及土方的轉運,如何控制水土流失、排水溝泥水淤積以及浮塵生成就是個不小的難題。“但令人欣喜的是,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施工期間,沒有接到一起投訴。”項目經理陳繼良說。
不僅如此,上海中心在設計中預留了軌交和地面公交接入口,面包車大客車都能開到樓內上下客;收集樓上排下的雨水,并增加地面透水性,盡可能引流雨水;大樓酒店內洗衣、淋浴等產生的廢水,單獨收集過濾后用來澆花、清潔;為避免屋面熱島效應,至少75%的屋面太陽反射指數等于或大于規定值,至少50%的屋面為綠化種植屋面;樓內共有六個獨立辦公區,每個區都有一個公用中庭,不僅能觀看美景,也能引入陽光。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