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2013年照明控制行業年度分析報告
摘要:
一、2013年度照明控制行業發展概述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最新的名為《固態照明類型(LED、OLED、PLED)、應用(通用照明、背景照明、汽車照明、醫療照明)、范疇(工業、家用、消費性電子產品)、材料及地域——市場分析與預測(2013-2018)》的報告,全球固態照明市場預計將于2018年達到567.9億美元,2013年至201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18.7%。
二、中國照明市場需求
隨著產品應用時間的延長,用戶的使用要求和應用空間也會不斷變化。這是市場規律,亦是產業發展規劃中,發展方向和階段性定位的決策因素。當前我國照明市場的用戶可分為三大類:家用、商用、生產用,各自在照明產品的數量、品質、應用要求上都有所不同,這是市場前景分析的必要因素。
產品市場需求的范圍和品質比重
根據當前我國照明產品的使用情況分析,現有照明產品均可被半導體照明產品所替代。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半導體照明產品在市場應用中的兩個比重如何定位,即,使用數量和品質的比重。要根據不同用戶對產品的使用量、使用的時間長短、光照質量高低、能耗大小、更換周期、更換迫切程度、更換能力大小等各種實際需求來進行客觀分析。要符合國情和民情,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符合人性化需求。比如,家用照明的數量大、花樣多、投入復雜、照明時間相對較短,因此更換的周期較長,光質要求一般;商用照明的應用基數雖然沒有家用的大,花色品種不多,但批次量大,光質要求高,照明時間長,安全性要求高,更換周期短,屬大宗購買。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產品品質定位也十分重要,科技人員在設計定位時要具有前瞻性,不可一味追求高技術含量,要避免產品被時代淘汰時造成浪費,給使用者和社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產業發展需要做好階段性定位
面對照明控制產業的發展,如何做出合理準確的階段性定位呢?一是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參照國家發展政策;二是要正確評估產業現有基礎、可整合的資源和各方面條件;三是要考慮使用者對產品的階段性使用要求和價格承受程度;四是要從共性去分析消費者的興趣點和可開發的購買欲望;五是要針對現有產品存在問題設置解決方法;六是要注重應用價值和使用舒適度。
三、2013年度照明控制品牌指數分析
隨著智能照明行業細分領域的飛速發展,千家品牌實驗室在2013年年初從原有的智能照明品牌監測更進一步細分出了『照明控制系統』、『LED照明』與『照明解決方案』三個子系統。其中,照明控制系統最初監測品牌29個,至9月該份名單監測品牌數量增加至66個,新增品牌達到該行業品牌總數56%。
根據2013年1-9月的品牌指數監測數據,由于行業品牌眾多,得分兩極分化較嚴重。行業領頭品牌總分均在400-600分左右,而部分品牌建設較落后的品牌總分僅80-200分,導致監測品牌越多,行業平均分越走低。在6-7月間,陸續有35個新晉品牌加入監測,導致均分大幅下降(如下圖)。

下圖可以明顯看到,品牌指數單項得分中口碑得分所占比相當之低,甚至在個別月份出現零分情況。千家品牌實驗室建議,一方面各廠商應積極提供項目案例應用消息,提升品牌可信度與市場認知度;另一方面,提升自身品牌理念,建立企業自身社會責任。飛利浦是品牌履行社會職責的典型代表之一,該品牌致力于通過創新令世界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續地發展:積極投資綠色環保技術;與供應商進行持續的溝通并提供全方位的培訓,增強供應商可持續發展意識;并結合自身業務專長,把履行社會責任的關注重點放在醫療、環境和教育三個方面。


三、中國照明控制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照明產品即將步入全新智能時代
業內專家指出,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將調光模塊、開關功率、場景控制面板、傳感器及編程器、編程插口、pc監控機等獨立控制模塊連接在計算機數據線上,組成一個獨立的照明控制系統,可實現對燈光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及自動控制,便于營造出舒適的照明環境,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將成為未來照明技術發展的新趨勢。
傳統照明轉型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智能照明領域并投入巨資開發,與此同時,一直身處照明行業的傳統照明企業也迫于外界壓力,紛紛切入智能照明市場,開始探索企業的轉型之道。事實上,傳統照明的許多企業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希望智能照明產業發展速度放慢,生怕企業被新生力量所取代;另一方面積極涉足智能照明,期望做到與時俱進。即使對于已經切入智能照明的傳統照明企業來說,有些也并非是不遺余力的。一方面是左手右手互博,這些廠家迫于各方面的原因推動智能照明,同時也在不斷加大其核心產品和主要利潤來源的傳統照明燈性能的改善力度;另一方面,目前智能照明(如LED)成本還偏高,生產和銷售的LED燈越多,其效益可能越低,傳統照明企業對智能照明產品的開發力度也相對有限,顯得相當謹慎。
傳統照明轉型的優勢在于:1、品牌知名度;2、渠道成熟度。而難點在于:1、對傳統渠道控制力減弱;2、研發技術和人才積累仍欠缺;3、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較慢。總而言之,隨著智能照明技術的不斷成熟,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導向,目前國內外眾多傳統照明企業紛紛投入到智能照明的開發中,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傳統照明企業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轉型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