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機市場能效提升排定計劃(2013-2015)
摘要: 能耗巨大的電機系統是國家節能政策的重點領域,也是“十二五“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之一,工信部和質檢總局近日發布了《全國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預計將帶動近千億元的高效電機及相關設備需求。
工信部和質檢總局近日發布《全國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以推動高效電機開發和推廣應用,促進電機產業升級,全面提高電機能效水平。根據計劃提出的目標,通過電機產品升級換代,預計2015年當年實現節電800億千瓦時,相當于新建一個長江三峽工程。
影響八成工業用電
能耗巨大的電機系統是國家節能政策的重點領域,也是“十二五“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之一。
2011年,我國電機保有量約17億千瓦,總耗電量約3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64%,其中工業領域電機總用電量為2.6萬億千瓦時,約占工業用電的75%。
雖然我國電機能效水平逐步提高,但總體能效水平仍然較低。從電機自身看,我國電機效率平均水平比國外低3至5個百分點,目前在用的高效電機僅占3%左右;從電機系統看,因匹配不合理、調節方式落后等原因,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個百分點。
低效電機的大量使用造成巨大的用電浪費。工業領域電機能效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年節約用電260億千瓦時左右。通過推廣高效電機、淘汰在用低效電機、對低效電機進行高效再制造,以及對電機系統根據其負載特性和運行工況進行匹配節能改造,可從整體上提升電機系統效率5至8個百分點,年可實現節電1300億至2300億千瓦時,最終,相當于2、3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
政策支持多管齊下
但要推動這個電機能效提升,顯然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根據最新政策信息,有關部門已對電機能效提升推出全方面優惠政策支持,比如財政資金補貼、給予優惠稅率,優先給予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綠色貸款等等,全力推進能效升級。
工信部在今年4月份印發《2013年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今年將重點推進實施電機能效提升和涉鉛行業綠色發展兩個專項計劃。計劃除設定具體目標外,更按月、按季度設定進度要求,政策和中央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而此前的2012年5月,國家借由《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8163-2012)》的發布,大幅節能電機的準入門檻,明確限制普通能效電機的生產銷售。同年11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出臺關于高效節能通風機、水泵、空氣壓縮機的補貼政策。
再算上2011年3月,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實施細則的通知》,我國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限制、推動、補貼、規劃落實等一系列的行業推動機制。
千億元市場待開發
在這種情況下,日前發布的全國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對高效電機的推廣效果更加值得期待。
在具體目標上,相關計劃提出,到2015年,實現電機產品升級換代,50%的低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產品、40%的高壓電動機產品達到高效電機能效標準規范;累計推廣高效電機1.7億千瓦,其中2013年推廣2700萬千瓦,2014年推廣5400萬千瓦,2015年推廣8900萬千瓦。
對照淘汰路線圖,企業按照落后電機淘汰目標任務,制定3 年的淘汰計劃,淘汰在用低效電機1.6億千瓦,實施電機系統節能技改1億千瓦,其中,2013年改造電機系統3000萬千瓦,2014年改造3000萬千瓦,2015年改造4000萬千瓦。
合并計算,未來3年內要累計推廣高效電機1.7億千瓦以及實施電機系統節能技改1億千瓦,據此估算,高效電機及相關設備需求接近千億元。隨著能效提升計劃的推進,高效電機市場需求將逐步釋放,逐年遞增。
從具體產業上說,主營高效電機的企業自然直接受益本次計劃,而高效電機上游關鍵配套材料供應商同樣受益匪淺,比如絕緣材料、硅鋼片、晶體管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計劃明確提出了要推動安全可靠的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等電力電子芯片及模塊在電機節能領域的推廣應用。IGBT具有節能效率高,便于規模化生產,較易實現節能智能化等優點,目前工業控制是IGBT最大的應用領域。在IGBT研發生產方面具備優勢的企業必然將受益本次電機能效提升計劃。
關注企業
天壕節能: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從事余熱發電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是目前國內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投資余熱發電項目最多的公司之一。公司年初收購河南遠東新世紀60%股權,切入高效電機市場,遠東新世紀入選國家第二批高效電機推廣目錄,其在建的500萬千瓦高效節能電機生產線,將于2013年和2014年分兩期投產,公司有望在高效電機市場需求爆發中分一杯羹。
華微電子:公司是國內最大內資半導體功率器件生產企業之一,在BJT(雙極結型晶體管)產品領域具備一定優勢,兼顧IGBT、FRD、
VDMOS 等新型電力電子功率器件產品。公司在今年1月底設立的合資公司致力于智能功率模塊、大功率IGBT 模塊的研發制造與銷售,進入變頻家電和工業伺服領域。公司一季度盈利能力提升,業績增長68%。
湘電股份:公司是交直流電機領域龍頭企業,也是高效電機領域標桿企業。公司電機類產品結構豐富,多種型。
近兩年來,LED照明產品價格以每年30%以上的降幅持續下跌,阻礙LED規模推廣的價格劣勢正在逐漸減弱。目前在終端市場,無論是經銷商還是消費者,對于LED照明的接受度明顯提升,這也預示著,LED照明短期內在終端市場實現爆發性增長成為可能。于是,搶建終端渠道就成為相關照明企業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已有許多新晉LED照明企業利用產品和價格優勢,成功打入傳統照明企業經銷體系。
諸如雷士照明、喬森電氣等傳統照明專賣店內,不乏友億成、卡爾照明等LED品牌身影。
面對LED照明企業的來勢洶洶,傳統照明企業想要坐視不理,繼續保持淡定已無可能,兩大勢力之間的渠道搶奪之爭已是暗流涌動,呈現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
為抵御LED照明企業對自己經銷商體系的侵襲,防止將自身渠道資源拱手讓人,老牌傳統照明企業希望借助自身對經銷商強大的控制力,將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品牌清理出自己的經銷商體系,從而鞏固原有的渠道優勢地位,并能抑制LED照明企業在終端市場的發展。
因此,看似平靜的終端渠道,一場轟轟烈烈的渠道清洗活動正在醞釀,隨時可能爆發。
雷士封殺億光?
5月7日,億光LED照明江蘇運營中心用戶“劉虎和小麥”發微博稱,“聽聞雷士開始在渠道內全面封殺億光,這是我聽到的最為高興的事情。從開始做億光,我就提出向雷士學習的口號,正如當年蒙牛提出向伊利學習一樣。我們被人為的定在和雷士齊名的地步,我很惶恐啊!億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像小草無懼外部惡劣的環境,始終倔強成長”。
而在此前,億光照明管理(上海)公司總經理吳正喆所發布的微博更加明了:“各位渠道同事,大家好!接上級通知,嚴禁體系內經銷商參加億光及其他LED品牌組織的會議,嚴禁展示及銷售億光及其他品牌的LED產品!一經發現,公司將采取停貨及取消雷士所有產品的經銷權。另外務必加快雷士LED標準形象及展示上樣的速度,月底前渠道內經銷商需全部完成,請知會各區域經銷商!——德瑞普照明”。
德瑞普照明專營照明電器及燈飾飾品,代理品牌有雷士、億光、華強本邦、三雄極光、極豪科技等。
如微博內容屬實,意味著在代理品牌選擇上,德瑞普只能在雷士和其他品牌間做出“艱難的決定”,如果選擇其他品牌就意味著放棄雷士產品經銷權。
隨后,記者致電雷士在上海、北京、武漢、深圳等地的經銷商,多數經銷商表示并沒有收到相關通知。不過有經銷商反映,當初跟雷士簽署代理協議時,就有規定不準銷售其他品牌的照明產品,因此現在雷士為鞏固自己的渠道地位,即使出臺這樣的政策也無可厚非。
“艱難的決定”
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那么雷士經銷商不光不能賣億光的LED產品,甚至連其他品牌的LED產品都得全部放棄。經銷商所要面臨的窘境,拿騰訊曾經的“名言”來說,這真是個“艱難的決定”。
一方面,雷士在傳統照明方面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確實令旗下的經銷商賺到了錢;另一方面,LED照明是未來發展趨勢,而雷士在LED照明領域步履又確實慢了些,產品價格昂貴不說,品類也不齊全,消費者接受度不高,放棄其他品牌就意味著短期內放棄LED照明。
因此在記者走訪時,也有經銷商對雷士此舉表現得很反感,“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那么雷士是在強制旗下經銷商放棄經營LED照明。”深圳某雷士經銷商表示,雷士發展LED照明步伐本來就很慢,產品品類單薄。
經過去年的內訌,雷士根本沒有成熟的LED產品流入渠道。而且雷士LED產品價格昂貴,根本不被終端消費者所接受,賺錢就別提了。
也有經銷商表示,“我們的目的就是賺錢,如果雷士的LED照明產品品類夠豐富,價格貼近消費者需求,而不是始終高高在上,我想大家也不會放棄雷士品牌而另尋其他品牌。但現實問題是,如今雷士照明LED照明業務處在停滯不前的尷尬狀態,經銷商明顯信心不足。”
如今德豪潤達入主雷士,王冬雷正式成為雷士照明董事長,實際的掌舵人,雷士內部已無人能夠在代表雷士的利益,經銷商難免會對如今的雷士失去信心。如果雷士在此時采用這樣的高壓政策逼經銷商就范,后期難保不會出現經銷商倒戈的現象。
然而,盡管雷士照明經銷商決定艱難,不過據記者走訪了解,傳統照明渠道清洗的案例在行業內并不鮮見,雷士此番動作只不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也預示著照明渠道未來的發展趨勢。主流經銷商目光長遠,受價格束縛較小,希望做品牌,盡管決定艱難,但該面對的還得要面對。
清洗成趨勢
近年
來,臺企LED企業包括晶元光電、璨圓光電、億光科技等,通過參股、并購或直接辦廠的方式,在大陸積極規劃自己的版圖,給大陸企業生存帶來不少壓力。
特別是億光科技最近在大陸動作非常高調,搶占國內市場的意圖明顯,真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雷士在渠道內封殺億光,可以算得上是“地頭蛇”對“強龍”的首個下馬威。高工LED CEO張小飛博士認為,“此事對億光的影響并不局限于此,后續,不僅是雷士,其他原有品牌廠商將群起效仿,將億光的品牌和產品清理出自己的渠道,對億光進行全面的阻擊”。
當然,這種惡劣的情形,并不僅僅只是針對億光,對于其他希望借助傳統照明企業的經銷商體系進行市場和品牌拓展的新進LED照明企業來說,遲早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之前,有LED照明企業借助別人的經銷渠道,通過擺展板或是展柜的方式,用很少的成本在終端市場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引來新進LED照明企業紛紛效仿”。中山新特麗市場管理部經理鄒輝表示,這種借他人渠道賣自己產品的做法,成本小、效果好,在LED照明發展初期實為良策,但目前傳統照明渠道清理已然啟動,該模式的風險急劇上升。
三雄極光市場部品牌管理中心經理李全也表示,“其實,雷士會出臺這樣的渠道大清洗并不稀奇,相信這是每個從傳統照明向LED轉型的企業都會經歷的階段。”
傳統照明在轉型初期,由于LED產品品類不夠豐富,不能全面滿足經銷商及消費者需求,因此對經銷商代理其他品牌不加阻止。然而隨著LED產品品類日漸豐富,對其他品牌的清洗也勢在必行。
李全向記者透露,之前三雄極光的經銷商就有代理其他品牌的LED照明產品,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三雄的LED照明產品品類已經很豐富,可以全面滿足經銷商消費者需求,因此三雄也在積極引導旗下經銷商專注于銷售三雄的品牌。
所謂“樹大招風”,鑒于雷士在國內照明領域內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涉及到經銷商數量多,此事才能在行業內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渠道清洗蓄勢待發,對新進LED照明企業來說,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提前布局好自己的終端渠道,做好應對傳統照明的清洗準備非常有必要。
不過,對于傳統照明企業對于經銷商強大的控制力,許多業內人士也表示懷疑。張小飛就提到,那些對LED照明猶猶豫豫的企業,只會導致合作伙伴在體系外尋找新的機會。那些LED廠商雖然在江湖上缺少歷練,但誰小看LED照明廠商的智商,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未來三年將是國內LED企業渠道布局的關鍵三年,而今年,還僅僅只是開始。
國產自動化儀器發展趨勢
自動化儀器儀表作為測量和測試技術集中體現的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在當今我國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儀器儀表產品廣泛運用于工業、農業、交通、科技、環保、國防、文教衛生、人民生活等各個領域,在旺盛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空間。國產儀器儀表產品的發展趨勢是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網絡化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并在產品性能上向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目標前進。
現代工業自動化儀器儀表的總體特征是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適用性,我國企業的大部分產品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也正是在這方面。例如,我國自行研發的分散型控制系統和電磁流量計,這些產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已接近國際水平,但在可靠性和工程應用能力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我國的儀器儀表市場形勢與前幾年相比將會有很大的轉變。最主要的表現是隨著節能降耗、減排以及低碳經濟等國家政策的持續推進,傳統市場需求將有所減少,而風電、核電、智能電網、軌道交通等產業則對儀器儀表產品產生新的大量需求。世界在發展,儀器儀表的也在發展,發展的速度影響著行業企業。
國產儀器借展會大放異彩
“目前國家對科學儀器需求旺盛、政策環境有利,國產設備行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國外設備長期壟斷中、高端市場,行業整體水平差距較大,弱勢地位明顯,行業優化提升壓力巨大。”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李躍光用專業的眼光,道出了目前此行業的現狀。
5月23日,由北京驗檢疫局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貿促會主辦,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的主要活動之一:“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技術服務推介會”,吸引了國產設備廠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機構代表、儀器設備代理商和實驗室負責人200余人參加。
創新是現今時代的最強音。國產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更是中國夢實現的基礎。政府對產業的宏觀指導和培育尤為重要。而這樣的推介會,以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坐標充分發揮檢驗檢疫和北京地區檢測機構的技術資源優勢,搭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的產學研用全產業鏈技術合作的對接和交流洽談平臺,通過政策解讀、專家講座、經驗交流、設備展覽和項目洽談等環節,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搶占中、高端檢測市場注入新動力、積累正能量。
有了政府部門這個“大媒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廠商與檢測機構在首次直面對接中,解決了以往國產設備市場推廣中缺乏權威的技術驗證數據和檢測方法的瓶頸問題,新模式也解決了國產設備廠商多年來想得到權威驗證而訴求無門的郁悶。
國產化推動儀器儀表迅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新產品實現了自動化和信息化,但還不能滿足我國科研工作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引進了大批的國際上高水平的儀器儀表,進口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這不僅對國內測量儀器的設計研制、元器件、生產工藝帶來很大的沖擊,更是對我國儀器儀表的設計理論和制造方法的巨大震動。
這種“軟科學”發展了,儀器儀表硬件電路的智能化水平就能迅速提高。這方面英國廠家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英國的集成電路工業較薄弱,但儀表工業卻很先進。這主要在于用現代化的設計思想和方案來組織設計用進口元器件所構成的儀表。我國儀器儀表工業的現代化,應首先是儀器儀表設計的現代化和智能化。只有這樣才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使儀器儀表的設計和生產立足國產化,推動我國儀器儀表的迅速發展。
應用高新技術、新型元器件和軟件開發的優勢,有步驟地對部分落后的科學儀器設備進行了改造升級和技術推廣,共累計投人科學儀器設備改造升級經費多萬元,對大類多臺套儀器設備進行了改造升級,使原值近億元的儀器設備恢復了使用功能和提高了技術性能,取得了成效。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