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品牌之路缺了甚么?
摘要: 綜觀我國企業的品牌發展程,隨著改革開放與產業革新而不斷的進步,對于品牌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但是品牌建設是跨文化的企業工程,它是工業技術﹑經營管理﹑社會哲學甚至是藝術美感的結合,我國擁有如此深厚而多元的品牌文化資源,卻無法充分發揮品牌商業力量而獲得品牌所帶來的利益,這是一個很難一語道盡的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下列幾點來看看中國企業的在經營品牌的過程中缺少了些甚么元素?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品牌的國家,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像中國一樣有如此豐富品牌文化根柢,一本豐富多元而璀璨的華夏文化,讓我們不僅有整體性的品牌形象(如龍、漢唐等),也有結合區域性特色的品牌文化,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也是在中國現代化發展品牌建設工程時不可或缺的品牌文化縱深;但是當我們看到從蘋果到IBM,從可口可樂到麥當勞,那些縱橫世界到處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高舉大旗讓四方披靡的彰顯品牌實力的國際企業,我們不禁要問,中國人打品牌究竟缺了甚么?隨著產業結構與世局的變遷,現在中國的企業,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候都應該、也更值得經營品牌,這是不得不為的危機,也是時勢使然的契機,尤其在企業當前急需轉型與升級的諸多項目選擇中,品牌建設工程是最應該也最值得進行的項目工程。
綜觀我國企業的品牌發展程,隨著改革開放與產業革新而不斷的進步,對于品牌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但是品牌建設是跨文化的企業工程,它是工業技術﹑經營管理﹑社會哲學甚至是藝術美感的結合,我國擁有如此深厚而多元的品牌文化資源,卻無法充分發揮品牌商業力量而獲得品牌所帶來的利益,這是一個很難一語道盡的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下列幾點來看看中國企業的在經營品牌的過程中缺少了些甚么元素?
一、企業主的品牌意識,決定品牌工程的格局與成敗
從企業的角度,品牌是一種綜合性實力展現的結晶,從本質上可以將它定義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事實上一個企業品牌成功與否?能夠發揮多大的效益?很大一部分取決于企業主及決策層的重視程度,換言之就是當企業主覺得品牌越重要,品牌對企業所發揮的效果就越大;其實企業也并非全然沒有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及所帶來的好處,但是因為品牌對企業所發揮的效果,不像其他有形資產或銷售數字可以做出精準量化,即使從品牌建構過程中的創意產生、規劃、實際運作到成果展現,其內容很多都是在抽象、虛擬甚至是無法具體度量的感性范疇,例如在過去顧問輔導的案例中,當某些企業主在提出企業核心精神口號的時候,其實內心對這個口號的感受是薄弱的,而當我們在對員工宣講的話語無法感動自己的時候,其實也是很難感動員工的,所以品牌文化工程的建設必先從企業領導層的認同開始,可以說這份認同是一切品牌工程建立的開始與核心。
[NT:PAGE]
二、企業品牌造就永續經營的市場關系網絡
企業的品牌建設工程除了反映企業主的價值觀與格局外,更重要的是品牌必須能夠凸顯企業服務與產品價值,因為企業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社會及消費市場的需求,所以品牌工程建設核心必須能夠反映企業之于社會的存在價值及貢獻,不論企業主要核心產品處于產業鏈的前端或末端,距離消費市場有多遠,只要越能跟市場做出關系連結,企業的存在與價值就越能被彰顯出來,而品牌正是連結此二者的橋梁,透過清晰合理的論述闡明企業的使命與愿景,這并非只是社會道德的層面,而是能讓企業深化市場情感影響力,乃至于獲得更大消費群體認同與支持的市場關系網絡。
三、企業品牌建設的三大工程
企業品牌建設工程中的三個基本元素包含品牌文化工程、品牌轉換工程以及品牌系統化工程;我國的企業大多帶有豐富區域特色,擁有良好的品牌文化工程基礎,但如何將這些品牌基礎內涵做有效的轉換與系統化處理,一直是我們最為欠缺的一環,以致我們在經營品牌過程中往往停留在基本的視覺層次上,既無法充分發揮品牌在企業、產品甚至銷售通路上全方位的功能,也無法因應未來發展做出更大格局的調節,這使企業品牌建設工程流于表面,更遑論帶領往企業國際化發展了,因此企業的品牌建設,雖然必以精神內涵為核心,但品牌的轉換與系統化卻是能否有效運作及發揮品牌力量的關鍵所在,而這正是國內企業在經營品牌過程中最欠缺的環節,只有透過系統化的通盤規劃與經營,企業的品牌價值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
多年來以替國際大廠代工的企業,應該深覺利潤越來越薄,生產成本卻越來越高,隨著代工微利時代的來臨,企業選擇自創品牌、逐鹿通路市場,既是時勢使然,也是為企業自身的發展謀求一條康莊大道,其實品牌之路不難走,它最大的成本來自于品牌的創意與意識形態的詮釋,品牌建設工程某個程度的意義,在教育我們:一個現代化的企業所應該有的經營覺醒與認知,當然,品牌的經營還需要更多的科學化方法與管理,這對我們過去的產業經歷而言,是嶄新的體驗與學習,以國內市場之大,要造就幾個蘋果、三星絕非遙不可及,但我們還需要更謙卑的學習與試煉,中國企業的品牌創新成就,絕對會像過去我們所締造的經濟成績般令全球刮目相看。
——本文由上海勝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恩在供稿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