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電源企業如何走好“智能化”之路?
摘要: 屬于智能控制的時代是否已經到來?LED電源企業應該如何走好“智能化”之路?專注于智能調光的東莞市領冠半導體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冠)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達1000萬元,同比增長了30%,業績亮眼。為此,新世紀LED網記者特邀領冠總經理廖玉柱先生來分享LED電源企業開拓智能照明市場的經驗。
“所有產品批量生產都要通過三個步驟”廖玉柱說:
立項階段:企業收集大量的市場信息反饋和調研;選擇最具性價比或者個性化強的方案,再進行研發立案。
產品驗證階段:采用先進的儀器進行測試驗證“LED電源的溫度測試很重要”,因此我們會將電源的測試環境溫度設置為-40℃—80℃,能通過這個溫度范圍測試的產品才能通過工程的驗證”
數據打分:廖玉柱介紹說:“我們會進行100PCS小批次的數據分析來觀察產品電氣參數的一致性,最后大家針對數據共同開會討論,打分通過的產品才能夠進行批量生產。”
“在產品的生產階段,領冠在原材料進料、生產制程、出貨檢驗、倉儲的管控也會采取嚴苛的措施來把控每個環節保證產品能夠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產品的管控是如何的一種嚴苛?廖玉柱介紹說:“LED電源質量的關鍵是老化問題,我們有五套智能化的老化控制系統,它可以設置環境溫度,批量出貨老化環境溫度設置是65℃,產品必須經過4小時的循環老化才能出貨。我們需要經過電器初測、4小時的高溫老化測試、電參數復測、品管檢驗的抽檢測試等將近3.5道測試,通過測試的產品才是我們認為可以出貨的產品。”
“品質管理是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我們最不能疏忽的環節,這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根本所在”廖玉柱說。
廖玉柱對產品的價值是這么概括的:“我希望我們提供的LED電源能夠使客戶的LED產品達到價值最大化,使LED產品電參數能夠在同類型的產品中脫穎而出。”
對話市場:以認證產品作籌碼
記者了解到,LED外置電源通過出口認證的門檻不高,但由于國外成品燈具企業對LED電源產品有特殊要求,如調光、電源體積等方面的嚴格要求,這使LED電源企業的產品出口難度增加。領冠的LED出口業務占企業總業務量的80%,談到領冠的LED調光電源在出口方面遇到的問題,廖玉柱顯得比較輕松:“可控硅調光電源的認證要求是產品要通過EMI測試,調光效果和EMI測試恰恰是有沖突的,調光效果和電磁干擾是相互矛盾的,要處理好兩者的矛盾,就要求企業的調光電源產品在技術上能解決這一沖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產品才能達到客戶的核心要求,這需要企業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作為保障,這些問題,我們都已經通過技術研發獲得很好的解決方案。”
目前 領冠半導體照明自主研發生產的LED調光電源已獲得包括TUV、SAA、PSE、CB等認證。據廖玉柱介紹,領冠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約9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推動這一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去年下半年領冠的LED調光電源獲得了SA、CB、TUV的認證,今年一季度通過認證的調光電源業績有了爆發性的增長。2014年第二季度,領冠的的產品擬申請UL及CQC認證。有UL、TUV、PSE、SAA、CB等認證的電源客戶認可度高,質量也有保證。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