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國LED行業發展危機分析
摘要: 雖然LED產業在中國發展十分迅速,但快速的發展背后必然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危機四伏的產業鏈結構、產業結構失衡、缺乏核心技術和產品專利知識保護意識等問題都讓國內LED的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
產能長板下的技術短板
實際上,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現狀才是國內LED整個行業最大的“隱患”。
LED芯片是LED照明的核心材料,LED企業在政策利好和借資本力量的支持下迅速擴大產能,但國內LED企業主要集聚于應用領域,自主研發上游芯片的很少,國內相關技術和產業仍處孵化期。目前中國大部分LED照明產品的芯片,主要從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進口。
據了解,國內已上市10家LED企業募資超過60億元,其中超募資金就有30億元,超募資金多趴在賬上。這些上市公司大多處于LED產業鏈末端,融到的資金并未用來技術升級,或是開發核心技術。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核心技術“短板”的狀況得不到扭轉,LED企業上市融資帶來的直接結果可能是產能過剩,而產能的進一步釋放,競爭壓力將加劇,洗牌大潮初現。
近年來,飛利浦等國際大廠不斷加速并購步伐,在產業進入傳統淡季時加快全產業鏈布局。去年底飛利浦公司收購全球五大燈具制造商之一的西班牙戶外照明集團,加快進行全球LED照明產業鏈的深度布局,同時加大在華投資。2011年12月,飛利浦投資2500萬歐元在成都建LED照明中心。
LED行業:繁榮背后的危機
由于巨大市場潛力與歷史機遇,使得LED產業在過去的兩年里迅速火了起來,從企業到地方政府,無疑不看好它美好的發展前景,但標準缺失卻正在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巨大障礙。有業內專家對記者稱,由于缺少規范統一的標準化光組件和燈具標準,加上各家企業自身現有的裝備設施、工作基礎和技術水平發展不均衡,使得LED產業發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而作為LED大省,廣東正在搶先解決這個問題。
滿目繁榮之下潛伏不小危機
“LED照明是下一代照明產品的趨勢,這已成為整個行業不爭的事情。”深圳富城隆光電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江裕隆對記者說道。
LED照明燈具的使用壽命長、光效高以及其具有的低功耗的特質,使得它比傳統照明燈具有明顯優勢,而且這與目前國家正在提倡的節能環保、營造“綠色低碳”生活的政策相符。
事實上,近幾年LED行業發展利好不斷。
2007年,我國設立LED發展的專項資金,并于2008年發布《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將以財政補貼的方式加快LED推廣應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均對LED節能照明產品提出數十億元財政補貼計劃。國家發改委制定出淘汰低效照明產品(白熾燈)路線圖,推廣高效節能照明產品。今年3月份,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還聯合組織了“2012年半導體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將對LED發展進行補貼。
2011年我國LED產業產值達1540億元,同比增長22%,產量同比增長50%。預計2012年在照明產品的帶動下,行業產值有望達到2000億元,同比增長30%。而在未來,LED似乎也有著不錯的前景。在2011年年底的一場專業論壇上,科學技術部官員透露:“十二五LED節能規劃的國家目標:到2015年,LED產業化光效流明要達到150流明/瓦,研發水平達到200流明/瓦,壽命達到5萬小時,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元。”
這無疑是對整個LED行業的發展注入充足活力。但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滿目繁榮之下,潛伏著不小的危機。
深圳市LED產業聯合會會長、廣東省半導體光源產業協會秘書長眭世榮稱,標準問題是目前LED產業發展最大的障礙,尤其是缺乏規范統一的標準化光組件和燈具標準。
眭世榮表示,國家正在逐步完善LED的相關標準,但目前的缺失狀況不容樂觀。“標準的缺失,加上各家企業自身現有的裝備設施、工作基礎和技術水平發展不均衡,造成了市面上出現的LED照明應用產品種類繁多、性能各異、互換性差,這樣就給整個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半導體照明產業的健康發展。”眭世榮說道。
據悉,我國目前有3000多家LED企業,但由于標準缺失,各級地方政府或是各生產廠家按照自己制定的標準執行運作,行業間缺少產品的認同,各企業間大多數是處于“各自為戰、單打獨斗”的階段。
“標準都沒有,很多技術還在不斷完善之中,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市場的應用意愿也不是很強烈。目前國內的LED行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一位業內人士如是總結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