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掠奪”產品價值 LED照明營銷如何升級?
摘要: 線下照明零售企業們早已以各種名義加大促銷優惠力度,網上電商們一方面要千方百計搶占實體零售市場的生意,對照明零售企業“攔路搶劫”……
當然,“價格到底”的結局,必須伴隨著“品質到底線”——即品質已經到了國家標準和消費者能夠承受的底線。
現在電商在LED照明產品價格、品質“雙低”的前提下,再次故技重施,掀起更加猛烈的價格戰,而且把中國整個渠道體系、制造體系和對性價比特別敏感的大眾消費者全部裹挾其中。
然而,中國的消費者已經變了:
中國消費者已經經歷了幾乎所有行業的全面“啟蒙”和多輪消費升級;
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并得到相對充分的釋放;
中國消費者的“品位”和“鑒識能力”,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并且開始挑剔。
中國多數行業進入了飽和狀態,消費數量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那些曾經習以為常的“爆發式”“井噴”等詞匯,正在與中國營銷告別。
從發展空間看,中國企業必須找到新的增長空間,否則,只能徘徊。
上述現象說明,中國營銷已經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
電商們用過去的方式顯然是無法應對新的市場環境的,充其量也無非是最后的瘋狂。
電商只有海盜式營銷,沒有新價值創造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近日在“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上,除了表達自己看好中國經濟外,也用大量時間對電商進行了激烈抨擊。
宗慶后表示,電商在享受稅收減免政策的同時,卻沖擊著國內市場,這對國內經濟發展有害無利,政府應加強監管,同時取消對其的優惠政策。“網店搞亂了既有的價格體系,致使企業產品賣不出去、利潤大幅下降,一些企業甚至只能關門歇業,這進一步造成了更多人失業”。
宗慶后的觀點在網上受到眾多指責,但對電商們來說,卻不失為金玉良言。
第一,電商如何擺脫海盜式營銷。
隨著一國經濟的發展,權力一定會逐步從制造業向商業、向消費者轉移。
毫無疑問,商超的崛起,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轉移。但這次轉移卻形成了很不好的示范。
中國經銷商,盡管他們出身草根,但卻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可以認為,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個體戶出身的他們,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一點也不亞于中國制造業。十幾年前誕生的一批新經銷商群體,對中國制造業的最終崛起,做出了卓越貢獻。
但由于他們素質方面的原因,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成為歷史,成為中國商業發展過程中的匆匆過客。
而商超的崛起,是從對制造業和經銷商的雙重盤剝開始的。商超的崛起,從一始終就具有“圈地運動”的色彩。大家知道,英國的工業革命是從“羊吃人”的圈地運動開始的,而中國的商業革命也具有這種屬性。
中國的商超還同時具有“劫貧濟富”的色彩。殺的是中小企業,濟的是強大品牌和知名企業。它們拿跨國公司沒有辦法,就一味盤剝中國企業,中國企業中的行業龍頭企業幾乎也無一幸免。如果不是商超的迅速崛起,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定會更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