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燈飾LED產業前沿分析:謀求三年內成型升級版
摘要: 然而隨著資源環境的制約和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山燈飾產業集群正面臨著一場“內外夾擊”的嚴峻挑戰也是一個不爭的實事。中山政協歷時近一年,于近期完成了3萬多字的《中山古鎮燈飾產業集群戰略前瞻與疊加扶持政策體系調研報告》,在具體分析古鎮燈飾產業集群的地位、遇到的瓶頸、發展的政策機遇和戰略前瞻的基礎上,列出了古鎮燈飾產業集群疊加扶持政策體系的建議,包括6大類扶持政策、27項扶持政策建議,并提出力爭在3年內完成“古鎮燈飾”的升級版建設。
在轉型升級的發展語境下,傳統產業的突圍與謀變已到了退無可退的位置。
去年底,省委書記胡春華到中山調研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時,寄語中山要做好“存量文章”,推動轉型升級。作為中山最具代表的優勢傳統產業之一,古鎮燈飾產業更是首當其沖。經歷30多年的發展與積累,古鎮已然成為國際重要燈飾生產城市,并因此獲得“燈飾之都”的美譽。
然而隨著資源環境的制約和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山燈飾產業集群正面臨著一場“內外夾擊”的嚴峻挑戰也是一個不爭的實事。繼推出《中山紅木:是激流勇退還是續立潮頭?—中山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內參后,中山政協歷時近一年,于近期完成了3萬多字的《中山古鎮燈飾產業集群戰略前瞻與疊加扶持政策體系調研報告》,在具體分析古鎮燈飾產業集群的地位、遇到的瓶頸、發展的政策機遇和戰略前瞻的基礎上,列出了古鎮燈飾產業集群疊加扶持政策體系的建議,包括6大類扶持政策、27項扶持政策建議,并提出力爭在3年內完成“古鎮燈飾”的升級版建設。
危機
內受資源掣肘外有“追兵”奮起
“古鎮燈飾產業”大而不強“是不爭的事實,滿天星星不見月亮。”報告指出,隨著資源環境的約束和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山古鎮燈飾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面臨著土地資源不足,發展空間受限等諸多困難,包括交通配套不足,轉型升級困難等。這是去年9月市政協會同古鎮鎮委鎮政府,組織市政協委員和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的專家成立課題組,對古鎮燈飾產業集群發展進行全面深入的專項調查、研究,先后圍繞“推動中山燈飾產業集群發展”開展專題“大調研”“大視察”活動,所形成的《中山古鎮燈飾產業集群戰略前瞻與疊加扶持政策體系調研報告》其中內容。
該報告不僅分析了古鎮內部本身的資源瓶頸及其他掣肘,還看到了來自外部的挑戰:江門近年來的燈飾產業正在崛起。
“中山市對發展LED的產業政策和扶持力度,與周邊城市以及國內先進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如江門利用靠近中山市古鎮的地理優勢,舉全市之力,加快發展LED產業,提出了建設綠色照明之都的目標,通過科技、土地、財政等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中山燈飾企業搬遷到江門。常州是我國第二大燈飾集散地和商貿中心,利用LED產業發展機遇,引進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基地,聚集高端人才,打造LED產業技術研發和技術交易平臺。同時運用華東LED應用推廣中心吸引雷士、三星等LED高端企業建立品牌營銷中心,吸引LED建立生產基地,產業政策力度大,催生其燈飾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這是對中山燈飾產業“江湖地位”的嚴峻挑戰。
古鎮政府應深切領悟到“狼來了”的危機,但僅憑一鎮之力顯然難以抵擋。[NT:PAGE]
破題
政府“強補位”以疊加扶持刺激市場活力
對此,中山政協此次針對古鎮燈飾產業的報告提出了從產業布局、用地規劃、項目配套、招商引資、信息技術開發等研究扶持政策,對如何打造與國際接軌的集貿易、會展、檢驗檢測、通關、信息發布、金融服務、物流配送、辦公、酒店商務于一體的現代物流體系提出對策。
如在如何在更高層次分配資源、避免同質化競爭和重復建設方面,報告提出應制訂全市統一協調發展的燈飾產業政策的建議。據悉,中山燈飾工商企業有一萬多家,80%涉及LED,LED光源是燈飾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產業。從LED產業來看,存在問題非常突出:企業競爭力不強,企業規模偏小、創新能力偏弱,有影響力的品牌少,產業競爭力不強;LED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導致企業無序競爭,影響了公眾對LED產品的信心;產業高端人才匱乏,尤其是高端LED產業技術人才,已成為制約中山LED產業發展的瓶頸。
對此,中山政協建議中山制訂全市統一協調的燈飾產業政策,從全市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謀劃燈飾產業的發展,有效整合全市資源,編制全市統一的燈飾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產業投入體系,加大財政投入,發揮政府財政“四兩撥千斤”作用,帶動企業和社會加大對產業投入。通過調動產業、財政、金融、土地傾斜政策等杠桿,鼓勵企業加大LED產業投入,帶動金融資本對LED產業投入,推進“科技+產業+金融”融合發展。形成全市一盤棋,集全市力量和資源攻克重點項目,形成市、鎮上下聯動、部門橫向協作、專業鎮區錯位發展的產業發展模式。
在如何針對“追兵”追趕方面,報告建議中山市政府站在行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制訂重點發展“微笑曲線”兩端產業的扶持政策,對關乎燈飾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性項目,開展產業鏈招商,加強政策引導,實行“補鏈、強鏈、壯鏈”。
目標
力爭三年內完成“燈飾產業”升級
報告認為,古鎮燈飾產業集群發展遇到了多層次的政策機遇,上述政策的實施也有強大的支撐。
目前,國家、省、市均為“中山燈飾”提供了條件。如“中山燈飾”產業集群目前已被國務院批復實施的《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列為改造提升的優勢傳統產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也與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制訂和實施了《共同推進燈飾產業(古鎮)整體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確立共同推進中山燈飾產業集群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際化營銷平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燈飾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照明產業高端人才平臺、燈飾產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市內也配套了“三個一百”政策機遇。
因此,中山燈飾產業在抓住政策機遇基礎上,從中山市戰略層面協調資源統一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出臺統一的政策,留住核心產業、引進高端配套項目,以此實現華麗蛻變并非虛言。報告指出,可通過加快建設燈飾快速成型與協同設計技術服務中心和知識產權展示交易中心建設,引入高端研發載體和新型服務模式,建設廣東出口燈飾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掌控產業發展制高點;堅持以稅收、總部經濟、“質量強鎮”、完善產業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區域協作為導向要素,謀劃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再充分發揮好燈都古鎮會議展覽中心新平臺作用,辦好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燈博會;堅持鼓勵民間資本發展商業地產,打造系列燈飾大型商貿綜合體;并堅持科研創新,完善產業服務大平臺。如此,力爭三年內實現燈飾產業“升級版”并非不可能。
尋策
新平臺:升級為市級產業轉型試驗區
燈飾產業是中山市產業鏈最完善、最具競爭優勢,市場影響最大的產業集群,其轉型升級路徑及突圍方法,對全市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繼大涌成為全市轉型升級“試驗田”后,市政協在調研報告中提出以古鎮鎮為市級產業轉型升級實驗區的申請,鑒于對該鎮給予資源配置等政策支持。報告認為,古鎮鎮升級為市級產業轉型升級實驗區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市政府應給予資源配置等政策支持。古鎮鎮先行先試,在鞏固和完善產業鏈的基礎上,重點推進產業研發和產業營銷兩大模塊,占領產業高端資源要素,提高產業在全國行業的地位,實現燈飾產業集群整體轉型升級。[NT:PAGE]
強金融:規范民間金融試驗區扶持政策
《省市共同推進燈飾產業整體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優先支持古鎮開展規范民間金融試驗區工作,探討設立多種類型的新型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健康成長拓寬融資渠道。
報告建議中山市政府應主動出擊,推進出臺試點方案和扶持政策,從建立古鎮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等陽光化民間融資平臺,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數量,推動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村鎮銀行、融資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建設。如設立古鎮科技銀行,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成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支持古鎮燈飾企業優先上市,將古鎮納入新三板試點范圍;支持古鎮培育發展各類產業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等。
大物流:力爭設香港(中山)燈飾物流園
報告認為,中山古鎮燈飾是世界四大燈飾專業市場之一,產品出口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古鎮為中心覆蓋周邊三市11鎮區、年銷售超千億元的燈飾產業集群。
出口貨運物流量巨大,迫切需要配套一個通關便利的國際貨運物流園,支持古鎮燈飾產業走向國際化。建議中山政府在古鎮規劃專門的土地資源,向商務部申請批準設立香港(中山)燈飾物流園,與香港啟德機場、葵涌貨柜碼頭直接對接,把香港港區所需的檢驗檢疫等功能前移至香港(中山)燈飾物流園,實現簡化物流流程,降低出口產品成本,提高中山燈飾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提誠信:完善守信獎勵和失信懲戒體系
建議中山市出臺相應政策,制訂中山燈飾企業和產品的質量標準規范,完善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創造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建議盡快啟動“信用中山”的宣傳工程,推進社會信用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完善燈飾企業守信獎勵和失信懲戒的政策體系,營造“講信用、守信用”的社會環境,充實和放大中山燈飾產業集群品牌的“社會資本”。
優環境:試行注冊資本“零首期”
建議中山市進一步落實民營企業投資自主權的審批政策,放寬企業登記注冊出資限制,允許投資主體采用實物、商標、著作權、土地使用權、擁有的其他公司股權等可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其出資比例最高可占注冊資本的70%。試行注冊資本“零首期”,允許申請延長出資期限。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提振投資者信心,執行減免涉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涉企的服務性收費、規范涉企的鎮(區)、村(社區)協議收費。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中山燈飾企業。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