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唐國慶:LED照明企業必需自我革新
摘要: 唐國慶指出,未來LED照明行業競爭激烈,現已有芯片廠和照明廠商直接結合,產業鏈中的企業是決定往前靠,還是往后靠是個考驗,3年也許沒問題,5年可能就有問題。企業必須有自我革新、自我創新的能力,才能在市場中站住腳跟……
2014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85歲的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和54歲的天野浩以及60歲的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新型高效、環境友好型光源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發明的高效藍色發光二極管(LED)帶來了明亮而節能的白色光源”。
作為在LED照明行業的重量級專家,三星LED照明中國區總經理唐國慶表示,藍光LED獲得諾貝爾,對整個LED照明行業是一個福音。但他強調指出,LED行業競爭激烈,現在有芯片廠商或者封裝廠商和照明廠商直接結合,你的企業在產業鏈中是往前靠,還是往前靠。你仍然要考慮,3年也許沒問題,5年可能就有問題。企業必須有自我革新、自我創新的能力,才能在市場中站住腳跟。
LED照明市場快速啟動,企業通過細分市場找準定位
Philips Lumileds亞洲區市場總監周學軍表示,隨著LED光效提升及價格下滑,將達到甜蜜點,市場會快速成長,2014年~2018年LED應用,仍以照明成長動能最大,估計相關產值的年復合成長率仍高達19%,其次則是汽車照明的9%,用于照相應用的Flash LED也有4%的年復合成長率。而目前應用最大的面板背光應用,則是因為滲透率已經接近100%,未來面臨衰退的壓力,年復合成長率為-5%。
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竇林平在分析LED照明未來走勢時,更是語出驚人。產業高增長,只有部分優質企業表現尚佳。前兩年LED產能過剩,2014年全國生產LED照明的企業有2萬家,照明產值2013年只有4800億,即使明年保持15%的增長率,市場規模達到6000億,未來3年只有5000家企業能存活。
唐國慶認為,LED照明企業現在慣性思維是上規模,在市場定位上求大求全,比如大陸的三安重歸廈門,儼然成為“國家隊”,MOCVD數量從原有的170臺基礎上,再計劃增加200臺。同方7億控股真明麗,以及廣州的亞一等,產業鏈擴展到包括南通同方的外延,真明麗的封裝和室內外照明,正在向“求全”的方向發展。
但對于中小企業,這樣做顯然不合理。他明確指出,這是一個細分化時代,你的細分市場在哪里?比如2013年LED路燈勤上光電在國內市場份額第一位,華普永明第二位。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這與專業化的分工有密切關系。
唐國慶強調指出,我們做任何一個行業,應該有自我革新的精神,自我革命的精神。世界照明巨頭飛利浦2014年很痛苦,LED照明在全球應用風起云涌,他左手打右手,都是他的照明世界,最后飛利浦對照明進行了拆分。
傳統照明企業代表之一的佛山照明正在進行自我革新,佛山照明董事長潘杰表示,佛照現在兩套體系,傳統照明還有20多億的銷售;另一塊是LED照明。“從燈泡轉型做LED,壓力大。”潘杰說,“六個月前的產品,現在不能賣了,更新換代很快。”照明產業鏈長,現在大家都喜歡跨界,佛照也想做工程商,“面對誘惑,要學會做‘減法’。
創新立足產品和技術,企業未來發展可期
唐國慶表示,創新技術可以改變LED市場的發展走勢。比如去金線,去支架,也就是所謂的“無封裝芯片”,它的特性是:倒裝芯片,無金線,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全新封裝結構,無支架;熒光粉薄膜技術,直接貼到倒裝芯片表面,可達到嚴格的光色一致性;芯片直接焊接散熱平臺,熱阻大幅降低,同樣器件體積可以提供更大功率。
唐國慶指出,“無封裝芯片”的批量產出,現在是一個難點,因為其工藝的難度非常高。但是一旦突破現有工藝,進入規?;a,真正的性價比時代就到了。
中山小欖的立體光電使用三星FCLED在室內、室外照明產品上已取得一定突破。在室外照明產品上可直接應用于路燈,工礦燈。尤其是室內照明產品,部分替代COB,可靠性高,可通大電流,芯片隨意組合,光學設計也更加靈活。立體光電利用軍工品質的高精度厚膜電路技術來制作基板,使產品在擁有超高性價比的基礎上,并且保證了產品的優異性能和超強穩定性,為FCLED在國內的迅速推廣帶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竇林平也鄭重地告誡過,在未來的LED市場競爭中,除了LED照明市場渠道外,產品和技術本身是企業立足發展的根本。渠道再成功,沒有好的產品,無法支撐企業未來發展。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