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由“雷士風波”引發的思考
摘要: 雷士照明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期,畢竟經銷商的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對品牌的恢復,給予消費者信心的恢復,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通過及時供貨、新產品開發來實現”,恢復生產也要一定的時間。
已經持續三個多月的雷士照明風波已經慢慢淡出了新聞點,但是今天還是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繼8月11日與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上演隔空對壘之后,王冬雷和吳長江之間的關于雷士照明的控制權就沒有停止過,11月5日雷士照明董事長王冬雷宣布已經全面接管萬州生產基地,萬州工廠是雷士照明重要的生產基地,約占20%的產能。三個月前,雷士照明董事會宣布罷免吳長江CEO職務后,雙方爆發肢體沖突和武力對峙,萬州工廠由此停產,“導致的每日利潤損失約為71.2萬元,平均每月利潤損失2100萬元”。
雷士照明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期,畢竟經銷商的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對品牌的恢復,給予消費者信心的恢復,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通過及時供貨、新產品開發來實現”,恢復生產也要一定的時間。
通過這次雷士風波使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最優秀的照明龍頭企業,如果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上面出現了問題,也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后續發展,照明企業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目前卻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反思。
1.企業并購/入股前,需要對企業有一定深入的調查和評估。以免造成后面混亂的局面,股票停牌,人事出現較大變動,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的運轉。并購/入股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用的好的話,可以起到1+1>2的效果,但是,如果用不好的話,將會是致命的打擊。
2.人事選擇上面也要更加的謹慎,只有共同思路的人才能讓企業走的更遠更好。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還是人才,只有選對了人才能企業更好更快的向前發展。
3.兩家不同類型的企業融合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這個融合的過程將是艱難的。拿LED行業來說,上游的芯片,中游的封裝,再到下游的應用,不是簡單的“使用”,而是“好用”。
4.產品的品質尤為重要,這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品牌和消費者的認可度。中國的企業很難出現百年品牌/企業,關鍵還是品質和創新的能力不夠,由于照明行業的競爭很激烈,很多企業為了抓住客戶,不惜放棄產品的品質來打價格戰,正確的做法應是企業和相關國家機構出臺相關的照明標準,從而給照明行業一個準入門檻,而價格戰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個中道理,不言自明。
5.照明行業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慢慢梳理,總結經驗教訓,最后走上光明大道。
LED照明還算是一個新興行業,真正的爆發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要真正走上正軌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所以像雷士照明風波一樣,會有這一天,但是也會有過去的一天一樣。
(本文作者為深圳市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房海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