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白”效應顯現 全球LED照明市場春意萌動
摘要: 媒體報道稱,全球各大照明廠商紛紛看好發光二極管(LED)照明市場前景,飛利浦、歐司朗等企業在2013年的LED業務收入占比已接近30%。此外,有行業研究機構預計,2014年全球LED球泡燈需求量將增長86%,LED燈管需求則將增長89%。
作為2014年的第一場半導體照明業界的盛會,17日在東京結束的“Lighting Japan 2014”吸引了不少業界人士的關注。
媒體報道稱,全球各大照明廠商紛紛看好發光二極管(LED)照明市場前景,飛利浦、歐司朗等企業在2013年的LED業務收入占比已接近30%。此外,有行業研究機構預計,2014年全球LED球泡燈需求量將增長86%,LED燈管需求則將增長89%。
隨著全球“禁白”效應帶來的LED市場潛在需求大幅增長,加之產品價格下跌,LED照明邁向普及化的進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邁進。
據主辦方介紹,參展的企業較往年有所增長,來自中、美、日、韓、歐洲等國家(地區)共約400家企業參展,其中包括飛利浦、歐司朗、GE等國際品牌,以及松下、東芝、愛麗斯歐雅瑪(Iris Ohyama)等日本本土品牌廠商。
根據此次展會透露的信息,2014年日本將繼續保持全球LED市場份額的25.6%,為LED照明第一大市場,北美以占據全球LED 23.1%的市場份額位列次席;歐盟與中國則分別以20.3%和16%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
作為LED領域的產業強國,日本在推動世界LED產業發展的進程中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覷,特別是2011年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后,迫于節能壓力,日本提早于2012年全面實施了白熾燈禁令,客觀上帶來了LED產業的快速增長。2012年日本LED球泡燈占整體燈泡銷售比例的42.3%,超過了白熾燈。
事實上,在更早關注節能問題的歐盟,對“禁白”早已開始。早在2009年和2010年,歐盟就已開始分別禁售100W和75W白熾燈,而全球范圍內從2014年開始的針對60W以下白熾燈的禁售,早在兩年前的2012年就已在歐盟實施。
不過,正因歐盟與日本均走在光源替代的市場前沿,其節能市場的開拓步伐都相應早于北美市場,因此在2014年1月1日,美國政府宣布全面“禁白”后,北美市場目前正逐漸成為新的行業增長熱點。權威市場調查機構調研顯示,目前部分前期專注于出口日、歐的企業已開始轉戰北美市場。
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市場上市新品中LED照明僅占約10%,2014年卻有望達到25%,2015年則更將達到50%。由此,2014至2015年美國LED照明市場的復合增速將保持在268%的水平,相關年交易金額也將高達117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照明市場整體穩定的格局下,美國市場正在顯示出的強大的增長動能,并將快速傳遞到全球LED市場。
此外,在LED新興市場如巴西、印度、越南、俄羅斯等國,這些對于LED照明產品需求明顯上升的市場正在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有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各種規劃和草案,扶持LED照明產業的發展。
價格走低助推LED照明普及
在行業格局發生變化的同時,全球LED照明產品價格也陸續顯現“禁白”效應。受到上游芯片技術提升和價格快速下降影響,LED照明與傳統照明產品間的價格差距正逐漸縮小,下游LED照明產品價格下降已成不爭事實。當前,LED照明產品的價格正以約每年20%的速度下降,許多區域無論是取代40W或60W的LED球泡燈最低售價甚至已低于10美元,漸漸逼近傳統節能燈的價格。
有媒體指出,影響LED產品價格、推動價格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技術的提升使LED生產成本得以下降。近年來,LED上游芯片領域投資巨大,目前芯片價格已降至2010年的30%;同時,新技術層出不窮成為了該行業企業未來LED面對價格壓力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由于LED照明的巨大前景吸引了眾多資本的涌入,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降價不得不成為LED企業的重要競爭手段。
相關研究機構認為,得益于上中游價格逐步走低的優勢,到2014年全球LED照明產品均價仍有下降空間,預計2013至2014年中國LED室內照明產品價格年均下降20%左右,LED照明市場將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強勢爆發。[NT:PAGE]
行業內部整合頻現
同時,LED照明市場價格的下降也催生了該行業內部的整合及優勝劣汰,越來越多的國際廠商趨向于收購各種區域性通路廠商或技術廠商來拓展自有照明通路、建立專利網或發展整體解決方案來增強自身競爭力,以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東芝于2013年4月宣布,收購LED照明器具廠商普瑞光電的白色LED芯片開發相關資產,通過此次收購旨在強化照明用白色LED業務。將普瑞光電的高水平技術和經驗與東芝的半導體量產技術融合在一起,從而擴充白色LED產品的產品線,同時擴大量產規模、強化競爭力;同時,東芝運用此次收購的資產,加快相關半導體的開發和產品推廣。
無獨有偶,飛利浦也在通過收購各種零組件供應商與控制系統廠商,建立起強大的專利網。此外,透過收購區域性照明廠商,也為其拓展各區域的照明通路提供了有效助力。照明設備制造商Acuity Brands近年也大量收購各種照明解決方案的廠商,其目的是與智能管理系統結合,發展其智能照明產業。
針對上述愈發明顯的收購潮,業內人士指出,巨頭爭相介入LED照明行業,有助于改善該行業日趨明顯的同質化現象,解決目前行業集中度較低的困境。
相對于海外LED照明巨頭通過收購的方式提升行業集中度,我國國內LED照明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則是借助于當前海外市場“禁白”潮流的“東風”,去年8月歐盟公布LED照明產品能效新標準,其中規定在2014年第二階段能效指數為0.2,是我國目前實施標準的2.2倍,新規實施后,單就產品達標的認證及抽查費就必須增加約1萬元,這將淘汰一部分為海外LED照明做代工謀生的一些中國中小燈具廠商,從而有效促進提升該行業在中國的集中度。
“智能照明”或成突破口
全球LED照明市場的景氣預期,引來了眾多資本的涌入,導致LED照明企業間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各企業之間的價格戰將不可避免。為避免過度陷入“價格戰”的泥沼,全球各LED照明制造商普遍選擇了更依賴于技術能力的“智能照明”作為突破口;與此同時,LED照明行業企業也在更多選擇電商渠道,以期準確地洞悉市場變化。
智能或成“升級”突破點
由于日本LED照明市場增長高于預期,松下LED照明相關部門近期表示,公司業績增長速度比早先目標高出近3成。隨著LED照明在日本已普及到“提到燈就是指LED燈”,外加LED照明器材降價到可接受范圍,連帶中國等廠商價格戰的相繼爆發,日本的照明廠商紛紛加速推出新產品,以強化產品功能及市場區域。
業內資深分析師王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比較起智能手機更新換代的節奏,LED家居照明產品的“升級”似乎顯得沒那么迫切,這是由于作為基本照明需求,居民對燈具的升級要求較低所致,而這也是該行業未來尋找新產品升級突破的難點所在。
然而,由于LED屬于半導體元器件,因此在智慧控制領域相較于傳統照明光源更能夠發揮其優勢。“LED的電子產品屬性,或將為LED家居照明產品的‘升級’帶來希望。”王飛說。美國照明設備制造商Acuity Brands(AYI),正是利用LED產品的電子屬性優勢,結合智慧管理系統,持續開發新產品,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注入“動力”。該公司宣稱,目標在4年時間內完成400項新品開發。
事實上,在智能燈具領域,已有許多廠商已推出可調光調色或通過Wifi等無線控制的LED燈具,其中尤以美國市場最為普及。在網絡協定方面,GE、Lutron、歐司朗、飛利浦、東芝等均已正式選擇ZigBee Light Link技術來連接家庭照明產品和控制器,從而催生北美市場上采用ZIGBee Light Link的智能燈具產品涌現。
銷售渠道需轉變
從LED燈具的市場接受程度來看,用戶還需要通過體驗來了解接受LED照明燈。據LEDInside最新的一項調研顯示,比較于海外消費者對LED照明燈具的了解程度,中國消費者對照明產品的認知度不高。整體而言,中國消費者對白熾燈的認知度為53%,對節能燈的認知度為63%,而對LED燈的認知度卻僅為25%。根據以上數據,傳統的實體店不但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實物體驗感,感受其材質,光色,做工,了解產品的配送和售后服務,最關鍵的是可以提高消費者對LED照明產品的認知度。而這一點,電商仍難以實現。
然而相對于傳統渠道,電商渠道還是有其突出特點的,大致分為兩點:首先不受地域限制,受眾群體廣;其次中間流通環節縮短,初始建設成本低,利潤空間大,回報時間短,更容易實現扁平化管理。這對于在傳統渠道上毫無建樹的新興LED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契機。因為想要快速進入傳統渠道,并與大型傳統照明企業競爭已非常困難。而電子商務低成本、廣覆蓋的特點則可為其快速打開通路。
王飛說:“電商的渠道還能為LED企業快速做出市場調查,助其調整貨品配置和更改銷售策略,為其準確把握市場風向提供良好契機。”他認為:“對于LED照明企業來說,也可以選擇傳統渠道與電商渠道并駕齊驅的方式,為企業在銷售渠道上尋找平衡點。”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