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4年LED照明產業發展現況及市場導向
摘要: 由于LED照明具備環保省電的主要特色,使得全世界皆看好LED綠能照明的產業前景,帶動許多廠商競相投入該產業,推出各種替代性的照明產品。市場也預估,2014年全球LED照明產值達到1,162億美元,滲透率也突破20%。
由于LED照明具備環保省電的主要特色,使得全世界皆看好LED綠能照明的產業前景,帶動許多廠商競相投入該產業,推出各種替代性的照明產品。市場也預估,2014年全球LED照明產值達到1,162億美元,滲透率也突破20%。
LED聯盟專家將以自身產業經驗,就照明產業如何創造更高利潤,制定世界共通的標準讓LED照明產品更有互通性、傾聽市場聲音并推出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使LED照明市場獲得正向循環、如何掌握臺灣廠商的機會使產業邁向下一個目標做說明…
LED照明產業現況? 低價競爭導致自食惡果
臺灣LED照明產業聯盟(TLLIA)秘書長蕭弘清先生,講解“LED照明產業發展現況及市場建言”。他表示傳統處理照明的都是電機技師或水電師傅,后來因應民眾生活水平提高、許多場地需要更有氣氛的照明設計,讓建筑師與室內裝潢師也跟著介入照明產業,透過光來營造不同的建筑特色或室內環境,以增添生活樂趣。
為讓臺灣LED產業更茁壯,TLLIA聯盟于2013年成立,為推動LED照明產業的標準與合作而努力。
先觀看美國LED市場現況:2013年LED各類應用較2012年成長1倍,達1.05億個單位、Cree和Philips成功發展200lm/W的原型燈具、LED燈泡售價持續下滑,美國市場上等效于60W的非調光/可調光A19燈泡分別為10與13美元、預估2025年LED照明將占1/3,節約用電2,170億度/年,以美國電價$0.10/度,年省電費217億美元。
蕭弘清表示,連最浪費能源的美國,都要采用LED照明,因此LED將會在全世界被接受。市場預估未來美國的家用照明銷售最高,商用照明第二,但商照用電量高,因此商照將是LED照明主戰場;歐洲則成長較緩,預估2030年LED和傳統照明將達6:4;大陸則是市場成長迅速,2013年比2012年成長2.7倍。
在照明產品性能評估部分,LED光效已與傳統省電燈泡相等,而壽命則是3倍。接下來就是提高可靠度來爭取消費者的信心。雖說市場評估2030年LED與傳統燈具才機會可能打成平手,但這現象有可能提前。
他以日本311地震為例,日本因節能意識高漲,價格下滑也使LED照明更普及,Panasonic的住宅LED照明產品出貨比重占8成,使該公司決定2015年停止生產螢光燈照明,而日本政府也計畫于2020年底全面改用LED。
當LED照明邁向“實用化”,明明可以創造利潤,廠商卻互相殺價,打爛市場。上述一顆60W的LED燈泡殺到10美元,而大陸一顆3W LED燈泡更殺到1.45元人民幣的出廠離譜價格,這種盲目低價、惡性競爭,是自掘墳墓的短視行徑。
在意消費者所在意? 了解客戶與市場需求
蕭弘清表示,LED產業要超越與突破,要有舍才會有得!當LED燈泡都在講光效、超長壽命,但卻忽略了消費者真正想要的造型與美觀。消費者在意的優質照明光環境與視力健康、合理的購置及施工費用、高效率照明設備與便利的控制系統、維修保養便利性及設備兼容問題、節能效益及電費成本考量、老舊設備汰換更新、資源回收及再利用等環保問題,大多被廠商所忽略。
以美觀和實用來說,有些廠商聽到消費者聲音之后開始改進,推出類似鎢絲燈的LED產品,以白熾燈造型、全周光的訴求,讓消費者買單。此外,也有廠商推出演色性高的LED天井燈,來取代傳統水銀燈、高壓鈉燈,以提升工廠照明安全。未來白熾燈、HID燈發展將會走向LED燈、LEP燈(電漿二極管,小體積就有45,000lm,適合運用在室外大面積場域)。
LED照明的成熟時機的三大指標為:視覺指標(CRI≧80~85)、性能指標(lm/W≧170)、市場指標(lm/US$≧200)。太早將還不到位的產品推上市,不是冒險,而是自殺。因此廠商只要將在對的時間推出對的產品、運用在對的地方,同時注重質量,以爭取消費者的信任,就能避免陷入價格戰,增加利潤,提升市場占有率。
智能照明≠智能照明? 能依時段與需求自動調光才稱得上“智能”
節能照明只是基本需求,當系統光效≧160m/W時就會產生刺眼問題,由于光污染會對人體有所危害,尤其藍光(Eerie Blue Glow)會造成眼睛黃斑部慢性傷害而影響視力,因此LED照明應當轉向健康與智能照明,而室內智能照明控制關鍵,就是“健康”與“舒適”。
由于燈光好壞影響您的心情,而現在的“智能(Smart)照明”,最多做到用手機來手動進行調光,但調多調少不曉得,因此只能算過渡性產品,跟“智能(Intelligent)照明”所訴求的還有距離。
真正的智能照明,要做到能依照時段需求、配合季節情境氛圍,來自動調整亮度與色溫,才是真正的智能照明。因此,單一色溫與亮度的產品越來越失去競爭力,能結合日常作息、能自動調整亮度及色溫的產品,才是健康的自然照明 (例如白天色溫到5,500K、黃昏約3,500K、睡前1小時調2,000K以下)。
此外,蕭弘清認為戶外的智能化LED照明監控系統,要能做到感測機制(光/照度/車/人體/溫度/聲音/電流/電壓/霧…),讓照明調控具備電力線通訊,與無線感測實時偵測人車活動;遠距戶外照明監控,使照明監控網絡化,且具備燈具管理系統化,以智能化燈具異常偵測,改善維護時效性。
未來無線照明市場需求量大,應用于智能照明控制的無線芯片,全球出貨量將從2012年的550萬增至2017年的4,400萬。
制定國際規范? 邁向LED智能照明
有監于當今不同廠家之間的零組件,并不具備互換性,使得維修或更換時可能整個燈具都要換掉,造成不環保、維修不便利等問題。他認為,廠商在Cost Down同時,也該注重Value Up!因此,LED照明產品模塊化與標準化勢在必行。
如今Zhaga聯盟制定許多燈具規范,而其它國際大廠也紛紛制定自己的標準規格時。臺灣TLLIA聯盟于2013年6月公布驅動電源與LED光源模塊連接接口電氣規格規范,以顏色來區分電壓,為世界第一個標準。
蕭弘清表示,全球LED產業最大阻力為產品規格缺乏統一標準,這是臺灣的機會,搶先模塊化、兼容互換電氣規格。LED產業界應合作共同制定發光模塊與驅動電路的電氣規格與標準。
因為LED智能照明第一步,就是讓驅動電路長眼睛,能辨識LED光模塊需求,自動調整電氣輸出“電壓/電流”。并透過海峽兩岸臺灣+大陸的LED布局策略,進而攻掠全世界,兩岸攜手打造全球的LED王國。
LED未來決戰的焦點,就是:1. LED燈具:光效、配光和外觀須重點突破;2.健康照明目標:結合人因工程的智能照明;3.跨界創新:硬件有電子控制、通訊互聯網、傳感技術,軟件有建筑、室內設計、APP等;4.接口標準集成:LED產業勝出唯一管道。最后他總結,LED產業應當敞開心胸,采聯盟集成作戰,并開創高檔照明產品,以拓展新戰場。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