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投資5300余萬元讓夜景“靚”起來
摘要: 四年來,承德市依托中心城區,特別是武烈河兩岸的山體、橋梁、綠地、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先后投資5300余萬元,實施“點、線、面”相結合的高標準亮化工程,讓承德夜景真正實現了由“亮”到“靚”的跨越。
日前,記者從承德市城管局了解到,四年來,承德市依托中心城區,特別是武烈河兩岸的山體、橋梁、綠地、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先后投資5300余萬元,實施“點、線、面”相結合的高標準亮化工程,讓承德夜景真正實現了由“亮”到“靚”的跨越。
2011年,承德市完成了僧冠峰、魁星樓、氣象塔、帝景園等老城區制高點和迎賓路沿線綠地亮化項目;2012年完成了承德大橋、迎水壩大橋和武烈河二道橡膠壩西岸壩體亮化項目;2013年完成了府前路大橋、半壁山大橋和乾陽步行橋橋體亮化項目;2014年完成的羅漢山、武烈河大橋、鐵路觀光橋、安遠廟大橋、武烈河三至四道壩東岸綠地和三道壩西岸壩體亮化項目。初步形成了一個“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亮化格局,填補了承德老城區武烈河沿岸夜景觀空白,逐步形成了以羅漢山為“中軸核心”,以武烈河沿岸壩體和樹木為“金絲翠帶”,以跨河橋梁為“彩橋飛渡”的組團式亮化景觀帶。
在對城區亮化的過程中,承德市夜景照明方案根據不同地段、不同環境選擇不同的光源和燈具,在住宅密集區主要采用普通燈具照明的形式,商業聚集區采用了可調角度的地埋燈或帶防眩光裝置的泛光燈,達到商業亮化的完美效果。在規劃布局上,做到該亮的要亮足、亮好,不該亮或可有可無的堅決不亮,從源頭上節能減排。
為確保建成的亮化項目同步啟閉運行,我市還投資200多萬元采用分級控制智能化,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照明遠程控制與管理系統,真正實現了城市照明工程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并通過分級控制辦法,把全年分成法定節假日、暑期旅游季節和旅游淡季三個時段,根據各個時段對亮化的需求,合理搭配亮化燈具和運行時間,既能最大限度地節能,又能最好地達到亮化效果。
據統計,實施分時段運行模式后,主城區每年景觀燈節電率在40%以上,每年節約用電量約210萬度,節約電費200多萬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