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木清:用戶認可是 LED 路燈規范化的根本
摘要: 縱然如此,它的普及卻并未如期,尤其是今年 LED路燈推進速度明顯低于預期,增速減緩。是受到政府換屆、反腐等客觀因素影響,抑或是受制于 LED 路燈技術、市場價格等主觀因素?
如果 LED 路燈把以上的問題解決了,那高壓鈉燈路燈便可淡出市場。按照理論上來說,LED 在道路方面的的推廣應該比室內照明要快,但是由于道路照明在市場上的推廣具有一定的慣性,及以上規范化的問題,它的普及效果未能如期。“但我相信有一天,路燈會是 LED 的春天。”劉木清向《新世紀 LED》記者表示對于 LED 路燈的寄望。
近兩年智慧照明的概念融入讓LED路燈增添了人性化。劉木清指出,“在控制路燈的同時,可加上火災傳感器、攝像頭、信息顯示甚至人機交互系統等,一方面,通過這些傳感器把當地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監控辦公室;另一方面,通過監控中心把多種數據發送到 LED 燈,傳遞信息。智慧照明既是照明系統 , 又是通過一個燈感,來形成一個信息網絡、數據的系統,進行數據采集、發布及交互。”概括地說 , 智慧照明等于智能照明加上基于照明系統的智慧 ,劉木清一言以蔽之。
正如劉木清所說的那樣,近年來智能控制系統在 LED路燈上的應用逐漸增多,國內外不少路燈企業開始致力于智能 LED 路燈的研發生產,如飛利浦、GE、勤上光電、中微光電子等。
用戶的認可是規范化的根本
當前大功率 LED 燈具,多采用一體化的集成式結構,在故障維護時或壽命期結束后燈具只能整體返廠維修或更換,規范化問題未能解決導致行業發展緩慢。針對這些實際問題劉木清于 2009 年提出了大功率 LED 燈具的光源化設計思路。通過該光源化設計思路,燈具能夠實現在現場快速維護,且多數部件能夠循環利用,有效地延長 LED燈具的生命周期。
大功率燈具將主導模組化這條路。但是模組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這需要建立在不斷的科學研究基礎上。目前廣東科技廳在大力推出的螞標標準光組件正體現了模組化這一概念,相應的產品有相應的規范。
劉木清指出“國內 LED 產品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這一說法并不準確。首先,作為光源應用 , 即照明 , 有完整的標準體系 , 且相關單位近年來針對 LED 的燈具也出臺了多個國家與行業及地方標準。但是目前來說,這些標準對于產品的發展起到的作用還不夠。“相對于標準,我更愿意用規范這個詞,LED 太靈活,規范非常必要,可解決企業個人的壟斷模式,利于行業發展。但是規范一定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必須是合理的。我覺得當下有很多的規范是拍腦袋的,不合理的,造成很多企業產生抗拒心理。”
無可否認,LED 要完全替代傳統照明,必須在功能照明應用上實現產品兼容、可互換,并實現模組化、規格化和標準化。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成熟,行業標準的制定勢在必行,成熟完善的標準才是 LED 行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而恒壓恒流一體化的模塊化產品將成主流,產品也將逐步增加智能控制功效。
但有部分中小企業提出“規范化或導致產品差異化無法體現”的疑問。對此,劉木清教授表示,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模組化、規范化的問題是從產業化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顯然,無論從哪種角度出發,得到用戶的認可才是最根本的,用戶偏好于操作方便、售后便捷的產品,企業為滿足用戶最根本的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產業才能發展下去。
非視覺照明是中小企突破口
“燈具的用途一般是照明用,讓你看清楚這個被照物體,甚至還能給人溫熱的效應,如白天強烈的光照,晚上柔和的燈光。但此外,它還有其它應用,如農業照明、醫療照明、可見光通信等,這些可統稱為非視覺照明。”劉木清簡單介紹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