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來襲 傳統照明企業的三大機會與挑戰
摘要: 最近這幾年,傳統家居建材行業,包括照明燈飾行業的生意,都不好做。從宏觀環境而言,現在的經濟形勢確確實實不盡如人意,套用股市的說法叫:大盤調整,小幅震蕩。
最近這幾年,傳統家居建材行業,包括照明燈飾行業的生意,都不好做。從宏觀環境而言,現在的經濟形勢確確實實不盡如人意,套用股市的說法叫:大盤調整,小幅震蕩。
時代的發展,移動互聯技術的沖擊,碎片化的渠道、碎片化的時間改變了人們習慣的消費模式,使得廠家變的被動,茫然而無所適從。
傳統的線下流通模式、銷售模式在移動互聯技術沖擊下也變得支離破碎。因此,反應遲鈍的廠商,被清洗淘汰,是必然結果。
當然,不可否認,也有行業環境的原因,中國的照明燈飾作為傳統產業,原創性不足,相互抄襲山寨比較嚴重。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對產品精雕細琢的廠家,往往失去了持之以恒的研發與升級的動力。這就必然導致燈飾照明這個品類,陷于無休止的同質化的價格競爭當中。
移動互聯時代,在某種程度而言,是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每個人每個企業,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面臨同樣的機遇和挑戰。
移動互聯時代,有三大機會與挑戰
第一:C2B
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信息化工具,C2B模式變得可行。所謂C2B,就是私人定制,說的文雅一點就是精準鎖定自己的目標客戶,以數據庫為導向,提供一對一的解決方案。
第二:碎片化
銷售渠道、傳播推廣的互聯網化。碎片化的傳播,碎片化的渠道,個性化的互動,是移動互聯時代的特色。
第三:智能化
全屋智能化,當然包括照明燈飾的智能化。照明燈飾不僅僅是傳統的照明照亮的功能,不僅僅是燈光對空間的切割和分配,未來的照明燈飾是情感、是體驗是審美藝術的表達,是可以主動感知人的情緒“喜怒哀樂”的智能情感。
移動互聯時代,對于照明燈飾而言,有兩種類型的企業比較容易破局前行:
一種是做平臺
平臺型企業打造的是一種商業模式,比如歐×照明,就正在由傳統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用品牌優勢和渠道優勢,植入、整合更多的產品線。借助資本助推,用更多的產品線,切入更多的渠道。又比如說某公司的O2O云平臺,整合全國十余萬電工資源,打造社區家裝微營銷。
做平臺,說易行難,目前的行業龍頭企業,成長為平臺型企業相對較容易,因為他們有品牌優勢、渠道優勢,更有嫁接資本優勢。移動互聯時代,平臺型企業具有勝者通吃的特點。所以就算是現在的行業巨頭,也有可能被從邊緣切入,借助資本金融杠桿,憑借模式的優勢被第三者顛覆。
另一種是做爆品
一些專注于產品的款式、設計、原創風格的企業,定位于某領域甚至某單品,打造完美解決方案的所謂“爆款”。在移動互聯時代,那些有工匠精神,把產品當“作品”看待的企業,借助第三方平臺,更容易脫穎而出。
具有工匠精神的原創型企業,在移動互聯時代,很容易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或者產品極具競爭力,或者擁有極具創造力的用戶解決方案,或者憑借資本與技術的優勢,把產品的性價比做到極致,并且借助互聯網平臺大展拳腳。就營銷層面而言,“soLomoPo所羅門模式”,也許是照明燈飾傳統企業互聯網營銷比較靠譜的模式(手機+社交平臺+本地化消費+體驗店)
移動互聯時代的照明燈飾老板,必須從幕后走到前臺。對產品與服務而言,他是工匠,有對細節的嚴絲合縫的追求。對品牌而言,他是形象代言人。對企業而言,他是精神領袖,是布道者,是新聞發言人。對員工而言,他是事業合伙人。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移動互聯時代,沒有永恒的常青樹,每個企業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今天的勝利者,行業的巨頭,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被行業外的不起眼的邊緣切入者逐漸顛覆。今天的小微企業憑借產品或者模式的創新,野蠻生長,也有瞬間做大做強的可能。或者行業外攜資本與技術優勢的企業,借助移動互聯的第三方平臺,極可能在照明燈飾行業興風作浪。
序幕已經拉開,好戲正在上演。誰是移動互聯時代競爭的王者,讓我們拭目以待!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