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封裝誰主沉浮?中功率、COB、大功率三分天下
摘要: 如果2013年,貼片是主流;那2014年,COB封裝正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生產總量比2013年上升了20%-30%。其中,COB封裝的球泡燈甚至占市場40%-50%的份額。
如果2013年,貼片是主流;那2014年,COB封裝正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生產總量比2013年上升了20%-30%。其中,COB封裝的球泡燈甚至占市場40%-50%的份額。
COB集成光源即chip On board,就是將裸芯片用導電或非導電膠粘附在互連基板上,然后進行引線鍵合實現其電連接。
由于其具有更容易實現調光調色、防眩光、高亮度等特點,能很好地解決色差及散熱等問題,獲得了商業照明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目前,實現大功率LED照明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對單顆大功率LED芯片進行封裝;二是采用多芯片集成封裝。
前者可通過大電流驅動實現大功率LED,但會受到芯片尺寸限制;后者具有較高的性價比,而成為LED光源封裝的主流方向之一。
據相關數據顯示,COB在我國封裝產品的總體份額已超過7%,被廣泛用于路燈、直下式背光、射燈和其他高亮度應用設備的高功率LED,其需求量將從2014年的185億顆增至2017年的270億顆,年復合成長率將達13%。
有國際封裝大廠預測,到2017年中功率、COB、大功率從產值來講將三分天下。
COB當道 國內外企業同臺競技
自2013以來,西鐵城、夏普、Philips Lumileds、首爾半導體、CREE等國際大廠相繼在中國市場推出高光效、高品質、高效率的COB新品。國內大廠也不甘示弱,鴻利光電、易美芯光紛紛量產并持續擴大產能。
例如鴻利光電,早在2008年便做出了第一代帶固定纖維層的COB封裝。2013年公司加大COB產品推廣力度,相繼推出了“鴻”系列COB產品。
目前鴻利光電有四條全自動化COB封裝生產線,年內還將擴增至8條,月產能將達3000k,產值躍居國內前列,其中主推的尺寸和客制化產品各占比50%。
2015年,國星光電白光器件的發力方向則是市場上比較通用的COB。國星光電白光器件事業部研發部副主任謝志國博士表示,由于COB上下游的配套設施比較成熟,性價比也較高,一旦通用性解決,規模化生產的可能性就提升了。
“三五年后,COB封裝會迎來大爆發,洋品牌會漸漸退出中國市場。”硅能照明總經理夏雪松表示,因為從產業規律,以及一個地區所需要的綜合資源來講,大陸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現階段COB正面臨著定制化需求的過程,未來肯定會成為國內照明市場的主流方向。
“由于西鐵城、夏普等主流COB廠商的進入,現在市場上也主要以它們的標準為準,所以通用性方面已不存在太大問題。”新月光電總經理鄒義明表示,公司在第一季度增加10條生產線,到第二季度的COB產能將達到15kk/月。
現階段,國內COB封裝市場仍以西鐵城、夏普、科銳等外資企業為主導,因為其在COB 光源有技術先發和品牌知名度優勢。
不過,隨著COB技術工藝的逐漸成熟,在激烈的市場倒逼下,國內部分廠商COB封裝器件在性能上已能與外企媲美。
現在國產COB光源在R9大于零,顯色指數大于80的前提下,已可以將光效做到110lm/W。進入到2014年以后,國產和進口COB技術差距不斷縮小。
鄒義明表示,今年國產COB整體光效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10%左右,超過120lm/W,以更好地適應當前商照市場需求。
同時,國產COB以更高的性價比和服務開拓市場,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正在被不斷壓縮。目前,市場上流通高光效COB,約70%-80%的份額以性價比較高的國產COB產品為主。
隨著芯片價格的不斷下降,中功率COB價格也隨之下調,導致SMD對COB價格優勢不復存在,同時COB的標準化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及加速替換。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