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避”淡季?看雷士照明/歐普照明/三雄極光怎么做
摘要: 照明營銷界就流傳著一句名言——有淡季市場,無淡季思想,意思是淡季無可避免,但是只要企業愿意努力,淡季并不會對企業造成很大傷害。照明企業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考慮。
2015年,對照明行業的很多企業主、經銷商老板來說,無疑是痛苦大過快樂的。市場的“淡”已經超越很多人的心理預期,從而產生焦慮等情緒,為了避免這些痛苦,很多企業主、經銷商老板只好采取“規避”策略,以靜制動,精簡人員和減少活動投入,然而,這真的是有效的“自我救贖”嗎?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說,這種方法,然并卵。
各種機遇在“規避”中
如沙漏流逝
對于照明行業來說,6、7、8月是傳統的銷售淡季,處于半停滯的“休眠” 企業主、經銷商老板,會活得長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有焦慮有痛苦,但其實很多企業主、照明經銷商老板還是心存僥幸,感覺忍上一段時間,等市場變好了,又可以“重振旗鼓”了!難道,你們還不知道當做了這個決定,已經注定了失敗,因為你已進入“等死模式”!
等死模式:
當一個人等待與拖延的成本,遠遠高于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
當你靠近“等死模式”,就猶如站在即將令人迷失的迷宮入口。當所有人都在等,你行動了,難道不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嗎?
若照明企業進入銷售淡季,就意味著企業業績平平,甚至在走下坡路。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在嚴峻的市場規則面前,不少企業會抱頭埋怨銷售淡季來臨所造成的市場不景氣現象;而聰明的企業則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力爭在淡季開拓銷售渠道,搶占市場份額。在銷售淡季里,倘若企業能積極地調整好內外部業務,企業就會仍然處于順暢的運營狀態中。這其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淡季中的照明企業,真可謂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造成淡季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不景氣,照明企業都不敢妄動,處于觀望之中,即信奉“省到即賺到”原則。而在淡季倒下去的大多是拼價格的小微企業,換個角度,這無疑對于行業凈化健康反而有幫助,正如“剩者為王”的不二法則。
雖然目前照明行業還沒有出現絕對領導品牌,但是誰都可能有機會競爭。從長遠看,最后的勝利必然屬于那些實力強大、銳意創新、穩中求進的品牌企業,而往往檢驗這個“勝利”的分水嶺就在人們認為的每年6、7、8月份的這個淡季里。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進入淡季“魔咒”的絕大多數企業不是小微企業,而是不懂得利用淡季營銷的小微企業。事實上,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在傳統淡季來臨之時,企業完全可以做到“淡季不淡”。企業完全可以利用難得的市場空檔期,苦練內功,將市場區域、業務人員素質、市場渠道、營銷政策、新品計劃、推廣方案等進行系統整理和營銷團隊培訓,同時立足實際,切實做好產品,做好服務,不跟風,不盲從,做好“淡季營銷”才是制勝機會。
高超者,總能找到最佳切入點
實際上,在淡季,如果企業主、經銷商老板及銷售人員都有逆向思維,不按常理出牌,積極調整優化,主動出擊,即使是淡季,市場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市場淡季,看看都有哪些高明的企業主做出了哪些改變?
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事實上,照明企業及經銷商要付出的代價遠遠沒有那么大,要做的僅僅是,在淡季加大市場投入!投入不代表失去,而是回報的開始。
市場難做了,投入產出比會大大失衡,如果想保持比較高的產出,必須加大投入,不但包括投入資金、人力去搞活動,提升市場活力,還包括渠道的拓展。在銷售淡季,由于競爭對手的減少或麻痹,一些渠道往往被“閑置”不用,甚至丟棄,因此,對于營銷人員來說,這恰恰是開發渠道、擴大網絡、擠壓對手的絕好機會。敢于加大投入,拓展工程、零售、小區、家裝等各種銷售渠道,搶占對手網絡,開辟第二戰場,這些平時障礙重重的目標將會變得更加容易實現!
而歐普照明、三雄·極光照明則深諳此道,在7、8月份,歐普照明全程贊助第七屆中國照明應用設計大賽,把歐普最新產品設計、理念等帶到深圳、福州、廣州、濟南、成都、鄭州和西安等城市。三雄·極光則廣邀各界名師共同搭建照明學院,先后在杭州、深圳、廣州、沈陽、北京、蘇州、上海等地啟動,此外,三雄·極光還推出“與國足相約馬爾代夫”的活動,再度攜手CCTV5助力中國足球沖擊世界杯。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