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之父鄧青云:未來兩年是OLED的關鍵期
摘要: 鄧青云,一位讓人敬佩的華裔科學家。他30多年前發現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材料,在即將到來的“顯示無處不在”的IOT(物聯網)時代,將大放異彩。這位“OLED之父”,甚至被認為是下一位最有希望沖擊諾貝爾獎的華人。
而LCD技術,從15英寸、50英寸到100英寸,以及現在的量子點技術,都發展了很多年?!癓CD進步的空間小,LCD性能提升已經飽和,只能越做越大。但OLED還在不斷更新,還有更大空間。4K、8K、HDR(高動態范圍),LCD能做,OLED也能做?!编嚽嘣普f。
“最重要的是OLED技術平臺擴大,應用在不同領域,智能手表、可穿戴產品,也許幾年后,OLED成為穿戴中的一部分,這是LCD不能做,這方面OLED完勝?!彼钢缸约旱囊路f。
鄧青云認為,OLED是可持久完善下去、廣泛應用的技術?!拔磥韮赡辏荗LED非常關鍵的兩年,目前生產需要廠家投資,而短期內市場占有率有不確定性,LG、三星又要盈利?!?/p>
盡管OLED可卷可曲,在可穿戴產品和商用顯示上潛力巨大,但在電視上的性價比一直遠低于LCD。不過,鄧青云堅信“OLED與電視是絕配”,因為手機主要是通話,而電視是用于享受的,對畫質有高要求。他預計,五年后OLED電視將成為主流,“并不是超過LCD電視,五年內占20%的市場份額也不錯”。
中國廠家要改變追隨者心態
TCL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正在研究印刷式AMOLED的技術,走與韓國企業不同的技術路徑,以求提升OLED電視的性價比。
對此,鄧青云認為,印刷式顯示現在還不是主流。三星、LG用的蒸鍍OLED技術,目前是主流。杜邦等公司在做印刷式OLED的材料,但沒有應用于OLED電視上,因為雖然它成本低,但在OLED電視的質量、生命周期上還做得不夠好。中國廠家可以“賭一把”,但首先要確保產品質量。松下兩年前也展示了印刷式OLED技術,但沒做成真實銷售的產品。
中國有望在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面板生產基地,如果OLED電視普及而面板主要依賴于韓國企業的話,那么中國龐大的液晶面板產能怎么辦?
“這對中國廠商確實是一個問題,如果三星、LG的OLED面板提高良率、越來越便宜,其它廠家認為這是好技術、也跟著做,這樣,中國的LCD面板廠將面臨困境。但現在是全球競爭,即使這樣,也沒有辦法。所以,LCD面板廠不要太計較短期利潤,看到OLED是好的技術,也要抓住機會。韓國人開始做,我們也要開始做?!编嚽嘣普f。
中國企業往往直接從韓國、日本買整條面板生產線,而不是自己開發,因此在競爭中始終處于追隨者的位置。所以,鄧青云提醒說,中國企業要改變想法和心態,更要做好準備。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