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慷:照明行業“大盤點”,有人歡喜有人憂
摘要: 照明行業可謂風云巨變,歷經數年波折發展,LED行業在種種收購兼并、整合上市、倒閉跑路等事件后逐漸露出些端倪。國際照明企業與國內企業分極度兩向,其中國內企業中的新興品牌也獨具代表性,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
照明行業可謂風云巨變,歷經數年波折發展,LED行業在種種收購兼并、整合上市、倒閉跑路等事件后逐漸露出些端倪。國際照明企業與國內企業分極度兩向,其中國內企業中的新興品牌也獨具代表性,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
特優仕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首席執行官 殷慷
國際照明巨頭:分拆重組
近日,國際照明巨頭飛利浦出售旗下照明設備制造公司Lumileds的LED組件以及汽車照明業務80.1%股份,收購方為中資財團Go Scale Capital(一家新成立的投資基金,由金沙江創投與橡樹投資伙聯合組成)。這也是飛利浦近來大規模瘦身行動的一部分,這家擁有120年歷史的巨頭企業,正試圖轉型細化業務。另一大國際行業巨頭歐司朗,也在啟動分拆出售傳統燈具&鎮流器部門、LED光源等照明業務,最終到底花落誰家還不得而知。此前歐司朗將控股佛山照明100%股權轉讓給廣東廣晟,頓時行業內眾說風云。此次歐司朗光源部分業務出售,傳言已在與數家中國企業投資集團接洽中,而這當中廣晟的呼聲也較高。
梳理眾多國際照明巨頭的瘦身案例,不難看出照明行業競爭日漸焦灼,無不都在做減法,砍掉虧損或前景渺茫的業務讓自己輕裝前行,而此時中國企業正在一個個突破收攏。這也側面反映出,以光源、流通品為主的國際行業巨頭正在逐漸喪失主權,中國企業、中國資本成為“接盤俠”,洗牌工作接近尾聲。
中國照明企業:掌握主權
在這樣的形勢下,對于中國照明企業而言,必然是一個快速追趕拉近的絕佳時機,中國企業從原先的“追隨者”變身為“領導者”,實質性進入領導位置,掌握主動權和領導力。當然其中資本的力量功不可沒。
當然收購兼并完成后并不是一勞永逸,緊接著而來的就是下一步的挑戰。真正意義上的并購成功率并不高,完成手續還只是第一步,并購后的動作同樣重要。中國照明企業面臨最大的兩個挑戰:國際化及LED帶來的行業巨變。新企業應加速度過磨合期,從公司的經營管理出發,根本上提升自身價值,很多并購之后經常會發生因為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等差異,可能導致管理團隊流失、定位模糊等困局,造成被并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逐漸喪失。中國市場的收購兼并還在等待檢驗的階段。
新興品牌:努力攀升
LED來臨之后,給中國市場帶來很多機會,許多新興企業順勢而起,這其中以創業型公司為主。大家知道創業型企業成功率很低:3-5年后,90%走向死亡,照明行業也逃不出這個自然規律。幾年前熱鬧不已的新公司,如今大多數企業已經難覓蹤影,風云人物也偃旗息鼓。當然也不能說明是某個企業或是某個人能力不足,創業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極高的工作。
而度過成長期依然努力存活的企業,也是如履薄冰,而在少數努力存活的新興企業當中,特優仕正是其中之一。雖然充滿阻力,特優仕的發展依然積極向上,保持一定的增長率,這得益于特優仕時刻保持清醒,堅持培養產品核心競爭力、有效推進公司精細化管理、專注細分市場等諸多工作同時進行;最重要的是發展需要對公司戰略及時作出調整。雖然“革命尚未成功,企業仍需努力”,未來的路依然漫長,所以仍需時刻保持微笑,迎接挑戰。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