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角度分析COB技術的LED散熱性能
摘要: 本文重點從封裝角度對LED的散熱性能進行熱分析,并進行熱設計。采用COB技術,直接將LED芯片封裝在鋁基板上,縮短了熱通道和熱傳導的距離,從而降低了LED的結溫,設計出一種基于COB技術的LED。分析其等效熱阻網絡,比較不同封裝方法對整個LED器件散熱性能的影響,并進行紅外熱像圖分析。
引言
LED器件在工作中的功率損耗通常以熱能耗散的形式表現,任何具有電阻的部分都成為一個內部熱源,導致熱密度急劇上升,于是器件本身溫度也隨之上升,同時周圍的環境溫度也會影響內部溫度,從而影響到LED的可靠性、性能和壽命。研究表明,隨著溫度的增長,芯片失效率有增長的趨勢,因此對LED封裝時進行可靠的熱設計,實施有效的熱控制措施是提高其可靠性的關鍵。
在電子行業,器件環境溫度每升高10℃時,往往其失效率會增加一個數量級,這就是所謂的“10℃法則”。當前采用的方法大多是從電路板的材料考慮,選用一些熱導率高、穩定的材料,如銅、鋁、陶瓷等。但僅僅通過電路板來改善散熱問題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其他熱設計的方法來提高LED的散熱性能。
散熱技術
任何電子器件及電路都不可避免地伴隨有熱量的產生,而要提高其可靠性以及性能,則必須使熱量達到最小程度,采用適當的散熱技術就成為了關鍵。
物質本身或當物質與物質接觸時,能量的傳遞就被稱為熱傳導,這是最普遍的一種熱傳遞方式,由能量較低的粒子和能量較高的粒子直接接觸碰撞來傳遞能量。相對而言,熱傳導方式局限于固體和液體,因為氣體的分子構成并不是很緊密,它們之間能量的傳遞被稱為熱擴散。
熱傳導的基本公式為:
Q=K×A×ΔT/ΔL (1)
其中Q代表為熱量,也就是熱傳導所產生或傳導的熱量;K為材料的熱傳導系數,熱傳導系數類似比熱,但又與比熱有一些差別,熱傳導系數與比熱成反比,熱傳導系數越高,其比熱的數值也就越低。舉例說明,純銅的熱傳導系數為396.4,而其比熱則為0.39;公式中A代表傳熱的面積(或是兩物體的接觸面積),ΔT代表兩端的溫度差;ΔL則是兩端的距離。因此,從公式中我們就可以發現,熱量傳遞的大小同熱傳導系數、傳熱面積成正比,同距離成反比。熱傳遞系數越高、熱傳遞面積越大,傳輸的距離越短,那么熱傳導的能量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帶走熱量。
LED的散熱性能和封裝
LED作為一代新光源,逐步應用到普通照明中來,其最基本的光學要求即光通量,目前提高LED光通量有兩種方式,分別為增加芯片亮度以及多顆密集排列等方式,這些方法都需輸入更高功率的能量,而輸入LED的能量,只有少部分會轉換成光源,大部分都轉成熱能,在單顆封裝內送入倍增的電流,發熱自然也會倍增,因此在如此小的散熱面積下,散熱問題會逐漸惡化。
與傳統光源一樣,LED在工作期間也會產生熱量,其多少取決于整體的發光效率。在外加電能量作用下,電子和空穴的輻射復合發生電致發光,在PN結附近輻射出來的光還需經過LED芯片本身的半導體介質和封裝介質才能抵達外界。綜合電流注入效率、輻射發光量子效率、晶片外部出光效率等,最終大概只有30%~40%的輸入電能轉化為光能,其余60%~70%的能量主要以非輻射復合發生的點陣振動的形式轉化成熱能。而LED芯片溫度的升高,則會增強非輻射復合,進一步削弱發光效率,并且縮短壽命。LED燈所采用的散熱技術必須能夠有效降低發光二級管PN結到環境的熱阻,才能盡可能降低LED的PN結溫度來提高LED燈的壽命。
圖1所示為在工作電流恒定的條件下,Lumidleds1W LED的光衰與結溫的關系曲線,可見結溫越高,光通量衰減越快,壽命也就越短。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