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為光電張九六:推進工業4.0亟需行業轉型意識
摘要: 關鍵技術在于物聯網技術與自動控制技術,創新則是其中的靈魂。可以預見,工業自動化、工業互聯網、工業控制、智慧工廠、工業安全等領域將是工業廠商克敵制勝的關鍵所在,照明廠商在這一輪工業升級也大有可為。
杭州中為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九六介紹,雖然自動化生產設備更加滿足標準化產品的生產要求,但是基于智能工廠與消費者手機終端之間的信息化即時處理則讓個性化產品也更便捷實現。只要客戶提出產品需求,從手機終端自主選擇產品樣式提交工廠,無論訂單大小,新生產線都可以通過柔性生產來滿足。不僅如此,新生產線首次引進了智能影像識別技術,代替人工目檢或機器定位,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同樣提升了產品品質。
諸多因素成國內推進工業4.0掣肘
但是,相比較轉型的逐步深入,當前照明產業整體推進工業4.0的障礙不可忽視。
“行業缺乏優秀的工業4.0系統集成商”,張九六認為這已經成為照明產業轉型的掣肘。我們知道,要實現聯網以達到更廣泛的人機協同選擇成本相對要低廉得多的智能化改造升級,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集成商具有對機械設備的足夠的專業知識,甚至有可能由此開發出一些具有行業普適性、甚至跨行業的普適性的用于升級傳統設備的專門產品,比如一些可與機械設備或傳統控制系統集成的智能工業網關。這類產品的研發和部署,必須要具有對既有行業設備的經驗積累,而這正是國內系統集成商所缺乏的。
“相比較優秀系統集成商的缺乏,國內照明企業對工業4.0的理解和人才的儲備意識更顯得落后”,雖然工業4.0的計劃在國外已經開始付諸實踐,國內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也已經出臺,但目前仍舊處于價格戰泥淖的照明企業大多并無暇參與這一輪產業升級的精力與意識,對于工業4.0的理解也處于盲目的狀態。產業在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擠壓”的挑戰,這種意識的缺乏更顯突出。
后來居上 產業轉型仍可占據先機
張九六認為,雖然面臨重重障礙,國內照明產業仍具備搶占這一輪“產業革命”先機的基礎,國內本身具備的制造基礎為行業積累了豐富的創新人才和技術經驗,在互聯網信息技術上占據的優勢也為傳統制造業與新興產業相結合創造了條件。他認為,行業龍頭企業應該起到示范與主導作用,政府則更應該注重產業方向的引導與創新環境的培育。
事實上,中為光電已經在產業引導上作出相當多的工作。張九六介紹,中為光電本身定位于智能化制造系統集成商的角色,以智能化設備為載體,以配套關鍵技術上做深入研究,包括信息化技術上的開發,結合硬件與軟件應用,試圖引導行業企業注重思維方式上的轉變,以因應產業轉型的需求。
按照張九六的設想,依托成本、效率和品質上的管控優勢,智能化設備將代替現有的落后的產線設備,滿足工廠在智能化產品和解決方案上的需求,并進一步推動整個行業的變革。結合大數據,催生更大范圍的互聯互通,將照明產業融入整個經濟體的變革之中,這也必將帶來照明產業的進一步的增長空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