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為歐司朗降低成本,這是我們一項很重要的優勢。”林紀良認為,如果雙方走在一起的話,會有很好的互補性,對雙方都是1+1>2的事情。
歐司朗的照明成品特別是光源類產品,很大部分都是外包外協,在成本上可能有比較大的壓力。此外其正在加大上游外延片、芯片的生產和制造。
林紀良說,“木林森是頗具規模的LED封裝企業,所以比起中游的環節,我們應該有很好的生產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在這方面可以給歐司朗比較好的支持”。
目前歐司朗剝離的照明資產業務競購十分激烈。林紀良坦承,聽說其他企業也對這塊資產業務產生了興趣,與木林森存在著競爭,“因為這些都是公開的,大家都有公平的權利參與,所以我們也會盡力去爭取。”
記者了解到,同方股份旗下子公司也在參與競購歐司朗資產。同方股份在襯底、外延片芯片、顯示背光和照明工程等LED產業方面均有布局,這家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教育部,擁有官方背景。
對于參與歐司朗資產收購事宜,12月18日,同方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張園園告訴記者,“沒聽說過,可能我們下屬子公司(有),參與金額不大,還不能確定,如果參與小的并購,我們沒有掌握也是有的,所以我不能夠確定。”
同方股份子公司南通同方半導體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同日向記者證實,“不是以我們為主體,是同方股份的子公司,好像是照明業務的部門在洽談。”
加速布局海外業務
據LEDinside預估,全球高亮度LED市場產值在2015年僅達145.2億美元。在此大環境下,國內具有上市公司以及國企背景的LED企業,紛紛出海尋求出路,而在海外巨頭廝殺的過程中,沒有屬于自己的市場,這場戰爭恐怕難有勝算。
國內一家不愿具名的LED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相比國內無序的競爭狀態,海外市場相對要規范得多,如果沒有品牌和渠道,幾乎是很難做成的。
最近,LED巨頭們加速了海外市場步伐,木林森就是其中一家。林紀良擔任木林森營銷總經理期間,曾創下兩年內跑遍內地400多個城市的紀錄,2014年起轉戰海外市場,林紀良更是頻頻飛往海外。
據林紀良觀察,目前全球的LED照明市場依舊是一塊大蛋糕,其中中國市場占據了25%,中國以外的全球地區占據了75%。因此在國內照明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海外市場成為出路。
“我們必須去國外拓展項目渠道,建立在各地的品牌及影響力,才能夠確保平穩的發展。”林紀良表示,在海外市場布局上,木林森有照明(含品牌、代工)和LED封裝元件兩部分業務。
12月11日,木林森董事會召開會議,表決通過向香港全資子公司木林森有限公司增資,注冊資本將由目前的30萬美元增加至5000萬美元。
記者發現,這筆資金折合人民幣約為3.33億元人民幣,超過木林森2015年上半年2.32億元的凈利潤。
記者了解到,木林森有限公司系木林森重要的海外銷售平臺,主要拓展其海外市場的銷售渠道,“我們在海外建立了很多銷售據點,包括建設分公司、子公司,渠道網點所需的資金,主要是通過香港公司作為統一調度。”
除此之外,國星光電近來也加速了海外市場布局,今年11月,國星光電位于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德國子公司順利完成了境外注冊,正式成立。
德國是國星光電海外銷售份額最大的市場之一,該公司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強國星光電對德國及歐盟市場的輻射。與此同時,國星光電美國子公司正在籌備中,有望在2016年年初成立。
12月17日,國星光電海外貿易部總經理梁敏告訴記者,德國子公司與在國星光電總部的海外貿易部共同合作推進歐元區的業務發展和大客戶服務。據梁敏透露,國星光電今年直接出口到德國的業務額已達幾百萬美元。
據了解,國星光電主要海外布局市場在北美,西歐,中東和亞洲的印度、巴基斯坦、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近期需求形勢總體較好,但是價格壓力很大,我們需要不斷提升產品性價比、工藝流程的自動化程度,并與電源等主要材料供應商緊密合作。”梁敏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