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還未到來,但寒冬也不可怕,它將行業的問題暴露出來,向實力企業暗示了發展的機會,也是很好的深度思考與苦練內功的時機。要感謝那些倒下的企業,才成就了那些在大浪淘沙中勝出的成功企業。
競爭分水嶺
雖然業內感覺市場陷入低迷,但是投資人卻截然相反。據經濟日報報道,外國投資機構投入觀察并挑選標的,直指中國LED廠光芒閃耀,而產業下游表現將超過上游,主要因上游供給增加。
而日前,筆者在采訪投資人——國信弘盛執行總經理陳曉海時,以上觀點也得到了印證。他認為,芯片和封裝的幾乎不會再作投資,但LED照明應用投資機會仍然大。
所以,站在不同的地點,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外資認為,目前是產業各廠間彼此競爭的重要分水嶺,預測照明將是2016年LED產業主要成長引擎。利基應用市場包含汽車、醫療、農業可能成為新催化劑,預期全球LED需求將在2016至2018年增長9~14%。
此外,LED照明正在快速的完成替換傳統的照明光源以及燈具,2015年全球LED照明市場規模為557億元,市場滲透率達36.9%。這意味著,雖然增速放緩,但是LED取代傳統照明市場仍然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以上舉證,再次說明了,寒冬還未來襲,2015年只是拐點,競爭之慘烈,將促使行業從浮躁轉向理性、從耍得來花招轉向只看實力的關鍵年。
2016年,不安好心總惦記上市套現,不切實際大躍進發展,“扯虎皮拉大旗式”的“空手套白狼”以及政府供血依賴癥患者,將會比以往更快陷入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境地。
但寒冬未來,并不代表未來不會來。
用歐普中國區CEO丁龍的話說就是:2015年進入了成熟洗牌排序階段,但痛苦的日子才剛開始。
歐司朗大中國區照明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監韓敏也直言,現在談寒冬言過其實,2016年會比2015年更冷。
國星光電總經理王森博士則更加關注的是如何度過寒冬,狠抓技術、強練內功,持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自身競爭力,穩步提升行業地位是每家企業在困難與挑戰時所需要做的,也是行業良性、持續發展的要求。因為競爭異常激烈2015年,行業內的每一家企業都能切身體會到的。
王森博士隨之又強調,任何時候都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對于沒有技術又缺少資金支撐的小型企業來說,2015年的艱難只是一個開始。但有技術、資本、人才和管理優勢的企業,會越活越久,越活越好。
噪音越多商機越大
王森博士的話揭示出一個簡單而又必須重視的道理——對于企業來說,外部經營環境的惡化,也許并不是最致命的,葬送前途和命運的是企業本身。——因為一個身體健壯的人,哪怕是大冬天也可以破冰冬泳;一個身體孱弱的病號,即使是常年住在急救病房,也逃脫不了病入膏肓的宿命。
就如洲明科技副總裁王榮禮在接受郵件采訪時所表示的一樣:行業冬天是否來臨,每個企業或許都有各自的看法,對于有準備的企業,危機中也蘊藏著機會,市場可以自我調節,企業只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能實現平穩過渡,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行業沒有絕對的黃金時代,企業卻有各自的“春天”。而不管外界如何變幻,洲明始終堅持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來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臺燈這一細分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的冠雅照明總經理陳少藩在接受采訪時也認為,每個企業都需要經歷陣痛過程,LED照明行業已經進入洗牌階段,競爭將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白熱化,強者恒強,弱者要么被收購,要么倒閉退出市場,最終能活下來均是經歷過市場嚴峻考驗,具備一定的品牌、技術、產品優勢,俗話說的好“只有不行的企業,沒有不行的行業”,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不能太過于悲觀,也不能太過于樂觀,自然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對于LED照明行業的無品牌、無自主研發技術、無實力的企業自然是“冬天”,那么對于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市場變化有著敏銳的嗅覺和快速反應的執行力,自然是“黃金時代”,將會把行業危機轉化企業發展的機遇,逆勢快速發展。
王森博士就認為,激烈的競爭和洗牌將加快產業格局的調整與轉型,使產業走向集中,行業大者恒大的局面將更加明顯,但對于大企業而言,這無疑也是一個新機遇。
這個觀點也得到韓敏的認同,他告訴筆者,縱觀整個2015年,這個行業已經很難說有哪些企業堪稱活得“滋潤”,如果企業本身沒有什么下降,能存活下來的就是不錯的公司。但是,越是市場弱的時候,越是實力企業擴張的最好時機。
木林森股份市場總監孫少峰則顯得更為自信:盡管2016年我們面臨新常態下需求減弱的現象,但是我們剛性需求受到的影響不會很大,我們會看到一些相對比較小的制造企業紛紛退出,而這個市場空間恰好留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