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第04期“阿拉丁微談”開播。
“阿拉丁微談”由阿拉丁新媒體、新聞中心、雜志聯合開辦,針對行業熱點話題,組織業內具代表性人物,進行微信群討論交流。
主題:科技巨頭為何迷上“跨界”戀“照明”?
微談陣列(排名不分先后)
鄧玉倉光源工程師、研發部經理
孟慶云 賽立鴻照明總經理
顧明經心研科技總經理兼工程師
胡錫兵物聯傳感技術照明產品線經理
石維志日立化成營銷經理
朱薪龍 古斯比戶外照明總經理
盧婉春 BridgeluxNPI
林彥粵志照明經理
韓石磊 京東方科技供應鏈主管
Topic One
科技巨頭為何觸角伸入照明?
為股市?為突破?為概念?
朱薪龍:照明市場大,我想照明公司只是互聯網公司合作的公司之一?;ヂ摼W公司應該是想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照明只是一個支,小米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鄧玉倉:照明產品可以作為物聯網的載體,可以成為控制中心。任何科技企業都想找到端口,找到載體,進而進入客戶終端。LED照明被科技企業看中的是,由于LED可控,易控。分段調節后能讓用戶更親近光,更舒適??萍紩陌l展才會讓光更好的表現。
顧明:LED照明市場這塊蛋糕,才瓜分了一點點而已,還存在大塊的市場空缺。常規產品,因為供求關系的原因,利潤微薄,所以各大廠家為了謀求利潤,把產品瞄向了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定制標準為目的。物聯網,最容易推開來的兩大塊,一個是物流鏈、一個就是照明了,另外光可以通信,LED燈具具備通信中繼的功能。科技巨頭跨界到照明領域,膚淺的說一下,一個是為了股市,一個是為了求新方向的突破,一個是為了概念,力求制定行業標準。然而,在普通照明領域,科技巨頭是無法跟現在的專業廠商比拼的。專業廠商大多數都是傳統燈具轉到LED上面的,具有穩定成熟的銷售渠道,生產門檻又不高,所以,具備相當大的優勢。光加通信才能更符合需求的方向。有人提出光通信也不無道理。
林彥:照明是客戶終端,跨界尋求新的增長點,借助各方優勢進行互補,應該是更智慧的光。光加通信應該是方向,將來也許沒有燈。
王忠泉:從LED時代來臨后,原則上我們已經進入了電子行業市場,而此行業來說范圍非常之廣,涉足面之大,想必這點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不是這些大佬進入了我們照明的市場,而是我們毫無準備地進入了對方的市場!萬物的一切離不開本源,絢麗也好智慧也罷,都離不開人到底需要什么樣形式的光,不同的空間,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用途需求等等。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需要找到痛點,用心去迎合人們的需求,創造出人們需要的光!照明行業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的圈子,而大家樂于在此圈子內思考問題,開發產品等等,其實就像POA定律一樣,因為這個P太小,跨界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開更多的P(合作伙伴),跟更多的P交朋友合作探討交流,才能創造出更多從0到1的產品或商業模式!跨界合作的目的不是簡單意義上的1+1大于3的概念,而是會創造出1+1大于11的商業模式!
孟慶云:要談物聯網,照明首先談的是光!物聯網能給光帶來什么?或者能帶來什么樣的光?不是更智慧的光,而是更絢爛的光,光是最抓人眼的東西,光通訊是一塊而已。光作為通訊工具僅僅是一個功能而已,將來無線普及了,誰還去考慮光通訊?就像高壓電寬帶一樣!是一個雞肋技術!光最關鍵的是抓人眼球!誰會用光誰就是將來!痛點是今年行業的流行語,還是實在點,找市場和需求吧。光已經有了很好的表現,但是我們需要的是表達,表達需求和市場。光是一個大市場,而燈不是。光通訊最終會成為一個雞肋技術。
石維志:主要是因為科技公司有錢任性,Lifi自然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方向。回個頭看,回到光本身,我們把視角放到整個人類生活上去,從自然光到燃燒采光,再到電器時代的白熾燈及其各種衍生。光,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基礎設施級別的需求。人類對光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人造光的把控能力也越來越嫻熟。以LED為代表的新一代光源,不論是效率lm/w、還是成本lm/$,都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梢哉f,光為未來光的應用進一步挖掘提供了可能性。
盧婉春:Lifi光通信是一個方向智能照明光色可調也是一個方向,汽車燈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科技巨頭有資金有規模有渠道他們介入會促進LED企業往多元化發展。光+零售=宜家,光+智能照明=物聯網家居照明。
Topic Two
照明在跨界中的發揮空間在哪里?
真正做到了嗎?
顧明:光提供了基本功能-照明,附加功能-通信。物聯網,當然重在聯網,聯網需要的就是通信,光作為基本照明,提供通信目前已經證實,可行,且有效。本質工作,就是照明,品質控制,成本控制,工藝優化這些方面?,F在已經有人砸了巨資,投在了wifi芯片上面了,芯片裸片已經落地9.8元。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以服務對象為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比如植物生長燈,但是終歸,還是為了人。如果在座的有行業巨頭在,就當我沒說什么,如果沒有,對于我們行業內的廠商,其實就是要做好兩件事,一個是穩固現有的,包含優化工藝、品質、成本控制、銷售策略。另外的就是求新,以新元素來謀求高附加值。求新這里,我們當然要關注巨頭們的動態,以及跨界將會對我們帶來的影響,但是我們真的能做什么嗎?現在的市場,普通燈具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了,盈利愈來愈低,再投入深入研發,也不現實了。我們做的是行業,也是生意,要吃飯,要盈利的。
盧婉春:將來的燈是以節能環保為主太陽能+建筑設計+LED智能照明+Lifi/wifi智能集成控制=新能源智能家居。我個人認為一個是以人類需求,另外一個是節能環保方面考慮,還有一個藍光危害的控制。還有光學設計好的光源不僅僅是照明還要有好的設計去保護人眼。
王忠泉:如果我們照明行業從業者的思維和圈子跳不出去的話,只能停留在照明本體上!有人做得不錯,已經開始跨界思考合作了,有沒有聽說過通過光讀取人腦中的知識?
孟慶云:因為光是物聯網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看得見,最直接!將來無線包括互聯網,wifi是必要的途徑。這些都是管道,最終的表達是燈和設備,是光適配環境。所以目前對于我們有一個很大的機會,你能不能為他們表達!
鄧玉倉:無論是紅外控制還是光通信,都是術。從照明角度思考光的需求,思考物聯的本質,這樣更接近于道。一盞燈,它是否有情懷?為什么現在有情調的咖啡店還用蠟燭照明?照明是目的,燈泡是途徑。燈泡由工業標準品向具有人文關懷的物體,或者有特殊意義的物體上延伸,最終形成文化或技術的載體。智能也是要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物聯網,智能家居這些,都是為了人類方便或滿足特定的人類需求。科技企業的加入讓光具有了更多的靈性,更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