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Three
在多種業態的融合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模塊化?創新束縛?
孟慶云:如果表達物聯網很好,你的前景很妙,目前的調光燈泡是最淺顯的。如果你把燈看成一個可以控制的計算機,你想是什么樣?照明發揮的空間在哪里?在多種業態的融合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我可以用三個字告訴你,也就是模塊化。燈是表達物聯網的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顧明:第一道門檻,就是沒有可用的芯片,芯片研發需要科技巨頭來完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目前,我個人認為:以現有技術為基礎,空間還是基本照明需求,擴展一點,就是功能性方面的附加,比如健康照明,更易用的照明,更符合情景的照明等等。至于物聯網,以現有技術,無非就是先撥接到互聯網里面再說,wifi芯片已經有了,價格也下來了,具備了成熟切入市場的條件了。物聯網,聯到那個網,廣域上,肯定是互聯網,家庭內部呢?是wifi還是無線或者有線?各有優缺點,目前還很混亂。模塊化具有很多好處,但是想實現起來,還是需要幾個大商家達成共識,一起來推,才推得動。模塊化,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時,一定程度上的保證質量。發揮的空間,模塊是一個方向,在產品質量與成本上的一個優化,也存在束縛,比如創新上的束縛。
鄧玉倉:照明企業第一件事情是要做一盞好燈。第二,提供接口,以供其他行業的搭載。
Topic Four
巨頭聯手照明,扼殺中小企業?
歐普、雷士是首選合作對象?
未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顧明:LED的普及,中小企業功不可沒,照明企業要勇于創新,創新模塊唄。巨頭是不會顧及中小企業的生存的,他們要聯手也是大企業 。我的觀點是:表現上會加速革新,實質上,會扼殺中小企業。燈作為一個可以通信的媒介,具有很多優點,比如無線,不必重新安裝等等。以一個家庭為例:可以不用重新布線,就可以撥接其他設備,接口成本也相當的廉價,在帶寬方面,也由于傳統物理結構,所以選擇燈來作為一個中繼,是非常切實可行,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向。"燈"的這種新型的路由器或者轉發器,必然會成為將來的主流。我回答的是我個人認為的革新部分,這些一直都有,并沒有什么突破,已經進入穩定期了。以現有技術來說,很可能是嵌入新的光源來完成通信功能的。他們并不缺模型,他們還想按照自己的規則去定制模型的標準。
林彥:巨頭引領潮流中小企業普及。
胡錫兵:每個行業都有他的生命周期,從朝陽到夕陽,只不過LED應用門檻過低,導致這個周期無線縮短。因為是剛需,唯有品牌和渠道擁有者有出路,當然另外一條出路在于LED智能,當然智能不是僅僅調光調色溫,而是參與智能家居概念中,充當一個環節或者一個入口。一定要聯動,利用智能家居協議去實現燈與其他家居部件的對話。再者燈是剛需,而且照明行業技術相當成熟并與控制無縫對接是其天然優勢。因此,做智能物聯的大牛選擇了照明,相比于其他家居智能成員,如攝像頭、煙霧報警等,成員LED產業更成熟。燈將賦予很多靈性,光只是必備的基本,更多是充當智能終端的載體。所以,在這個背景下,燈在外觀方面將突破燈的概念。總之,在物聯背景下,燈一定明白自己身份,再也不能高高在上,而是做好成員角色,共構繁榮景象。以上是我的理解,除了燈與物之外,還有與云對接。沒有渠道沒有出路,燈要走進智能系統,從中分一杯羹,合作,與云擁有者阿里或者騰訊等等吧。
盧婉春:LED這個產業不僅僅是燈,還可以擴充延伸到其它行業比如UV LED、IR LED,還有原材料。晶元可以無縫對接到IC產業。
鄧玉倉:大企業的介入對照明企業是沖擊也是機會。照明企業需要關系智能模塊的通用性,適用性。科技企業首選的合作商肯定是想歐普,雷士這樣具有通路的企業。其次,科技企業可能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方向。比如之前李嘉誠投資的那個燈泡廠,只是由兩個大學生做研發的。科技企業不怕合作商小,最怕沒有技術方向和特點的公司。BAT的體量比任何照明大公司都大,所以他們不需要大企業。
Topic Five
物聯網時代中,未來的照明是怎樣的?
照明的本質是什么?
顧明:未來的照明方向,人性、健康,多功能,照明的本質。因為太陽會落下,人要有夜生活。首先要有它存在的功能,就是照明,其他的才是附加功能,發展方向就是照明以外的擴展,包含,舒適,健康,易用等等。從仿流明燈珠的研發成功到現在,才幾年,怎么積累企業文化?文化是需要沉淀的,而現在跑得太快,LED走的太快太快了。
鄧玉倉:我還之前的觀點,燈要具有情懷,承載文化。不論發展到哪個時代,燈的任務就是這樣。文化首先要有基因,照明的需求就是光存在的基因。
胡錫兵:燈是照明的,將光做到極致永遠是核心,靈活地方是他更懂得包容,順應洪流,其實他是個日不落行業。
王忠泉:中國市場不缺照明企業,缺少的是有自己獨特文化內涵和品牌故事的企業!企業文化跟仿誰無關,跟企業創始人有關!
往期回顧請掃碼查看
阿拉丁微學院
負責人:鄧淑欣
微信號:beetang8
郵箱:dsx@alight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