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輝兩三年沒有到機場接過人了。我到深圳那天,他晃悠在機場到達口,如果不是穿了一件橙黃色的衣服顯得挑眼,我還真沒有在人堆里看見這位身價數億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一起吃飯,飯桌上有人提議唱歌。丁彥輝放下筷子,一個亮嗓,驚艷四座;唱的是高亢的秦腔,爆發力十足;我第一次近距離聽,竟感覺丹田下沉、腳心發空。
電話那頭,丁彥輝說,我一般不接受采訪,也不輕易讓別人寫關于我的文章!我說,我也不是誰的文章都寫!我并不想寫你是如何成功發財的,只想寫你是怎樣與眾不同的!
他同意了,你看我外表冷靜,其實我的心里燃燒著一團火。
我有些忐忑,我能寫出他心中燃燒的那團火嗎?
哀兵必勝艾比森
2001年,當丁彥輝和兩位伙伴任永紅、鄧江波一起湊了10萬元錢,在深圳梅林青年學院旁一個20平方米的屋子開始創業的時候,丁彥輝是他們三人當中最敢想敢說的一個。
小公司開張幾個月,恰逢家鄉甘肅慶陽電視臺來深圳采訪,丁彥輝對著鏡頭說,如果有人給我投資100萬,我可以像變魔術一樣地讓它變成1000萬。采訪后幾個記者笑了笑,誰也沒有把他的“魔術狂言”當真。
他們一定不會想到,13年后,丁彥輝的“魔術狂言”實現了——2014年8月,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比森”,股票代碼300389)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為創業板上的明星企業。
往前追溯到1996年,丁彥輝懷揣借來的500元路費從甘肅跑到深圳時,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花了半年時間學說普通話,給自己定了三個五年計劃,即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打工買房結婚生子——他,實現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是自己創業當老板——他,也實現了!第三個五年計劃是打造一家上市司——他,又實現了!
人們幾乎不敢相信,這三個從北方窮苦農村走出來的“泥腿子”,居然白手起家創造了一家世界級LED生產企業,產品賣到全球120多個國家;13國語言在公司通用,一大批博士碩士海歸人才匯聚......當初如果真有哪個天使相信丁彥輝的話,投他100萬,日后收獲何止千萬!
“艾比森”是丁彥輝自己創造的一個詞,源于《道德經》中“哀兵必勝”的諧音。丁彥輝以此作為公司名稱,鼓勵自己和團隊,盡管起步謙卑又艱難,但勇敢相信自己會贏。他又根據艾比森的拼音,創造了公司的英文名稱 “Absen”。英文字典里當然沒有這個單詞,丁彥輝說,我們要把Absen寫進牛津字典。
闖蕩深圳二十多年,南國喧囂的潮熱,并沒有讓丁彥輝頭昏腦脹。在他的身上,有著這個時代企業家少有的冷靜和鎮定。他個子不高,說話不多,看上去文弱安靜。他不抽煙,一般情況下也不喝酒;不上KTV夜總會,不參加人聲嘈雜的飯局,甚至對與他價值觀不一致的人保持著距離——他對社交有一種刻意的選擇和挑剔。
他承認自己對人有鮮明的分別心,能迅速判斷眼前之人可交或不交。他寧愿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一個人的思考和獨處上,不舍得在無效的交際中浪費一點點時間——他說,別人以為我很孤獨,其實我的內心很充實;別人以為我很冷靜,其實我的心里有一團火!
艾比森價值金三角
使丁彥輝蜚聲媒體的是他在艾比森上市酒會上的一次演講,他是中國第一個炮轟不合理審批制的董事長,一針見血揭露某些上市企業不擇手段欺騙造假的卑劣行為。
“如果多一些不說慌、不造假的企業該多好!如果那樣,證監會的效率也許會高一些。上市過程中,我們遭遇了各種各樣的不公和歧視。有人敲詐勒索,有人坑蒙拐騙,有人趁人之危,有人趁火打劫。有人合理地懷疑,也有人妄加猜測、無中生有、搬是弄非。但無論怎樣,我在這里可以毫無愧疚地對大家說,我沒有給任何一個媒體一分錢的保護費,我們歡迎媒體監督,但同時我們對那些不懷好意的人不屑一顧?!贝搜砸怀?,輿論嘩然,丁彥輝就像那個說出皇帝的新衣的小男孩,真實得讓謊言四起的資本市場無地自容。
要么不說,要說就說真話!
丁彥輝的真實與艾比森獨創的“價值金三角”文化一脈相承。2007年,他帶領全公司開展艾比森理念系統大討論,形成“價值金三角”,包括“核心價值觀”、“企業使命”、“經營理念”、“管理理念”、“服務理念”、“傳播口號”、“企業精神”等七部分,建立“誠信、感恩、負責任”的企業文化。艾比森價值金三角的核心就是一個字“真”——說真話,干實事,真性情?!罢妗钡木唧w表現是——不說謊,不造假,不行賄。
丁彥輝倡導真文化,也身體力行真文化!
他要求艾比森員工每天睡覺前想一想,今天自己說謊了沒有?
他在艾比森千人供應商大會上,對供應商強勢提出不允許造假、不允許行賄,如有違反,他丁彥輝的臉會很難看!
省長來公司考察,無意問起公司的有關數據,他很不世故地告訴省長,我不能告訴你,因為公告之外的信息透露,對股民不公平;
他回家鄉母校演講,沒有一句場面話和客套話,當面批評老師隨意丟煙頭、打麻將;廁所里臭氣熏天,一廁不掃,何以掃天下......讓正襟危坐在臺上的教育局領導和老師如坐針氈!
凡是做企業的都知道,價值觀的塑造,是企業最大的難題。從創始人到普通員工,形成和傳遞一種共同價值觀,將之融合形成企業的正向力,并轉化成生產力的一部分,這個過程極其考驗企業家的境界和功力。
丁彥輝說,商業自古以來就有恒定的規律和普世的價值,例如誠信、感恩、擔當等,企業家的責任就是要在商業的過程中,發現傳承和光大這些規律,不要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隨意出軌,也不要因為眼前的或短期的利益而陽奉陰違。
在商品和服務高度同質化的今天,賣什么產品服務已沒有本質差別,而誰在賣、基于什么邏輯賣就成為涇渭分明的區隔,企業的高下在此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