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連場,共有兩位與會設計師的草圖被抽中現場點評。一位是來自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環藝專業的女生,她同時是設計師任紹輝的弟子。任紹輝是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2015年“歐普·與大師有約”沈陽站特邀對話嘉賓。
來自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環藝專業的女生的設計草圖
我們根據現場點評內容提煉出一些如下問答:
(1)有時候我們會遇到將大堂格外挑高的酒店,在這種情況下的照明設計需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
首先就是光效。光效分為光源體的光效和燈具本身的光效。空間拔高之后,光源體的選擇十分關鍵,這關系到光源體打下的光,會在什么時候出現明顯的光衰現象。而光源體的光效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整個空間的照明設計效果。燈具的光效則需要考慮燈具所在的緯度及維修事項,包括如何更換燈具,更換的頻率是多少。
(2)天花板的部分,除了吊燈,還有沒有其他設計方法?
看到這個圖紙(上圖所示),大家通常的做法是將燈具圍成一圈。眾所周知,照明設計師的選擇會受到空間環境的限制,但是空間環境既已如此,一個專業的照明設計師會把想象成一位化妝師,遇到長得丑的模特才是考驗化妝師功夫的時候。
顯然,直接打燈的方法太過直白。設計要轉化,光也可以轉化,設計師可以考慮是否通過其他界面讓需要亮的地方變亮。
光本身要跟空間中的三個東西一起相處:造型、色彩、材質,它們形成三種反射面:完全反射、半反射或不反射。材質本身應該做到跟空間的商量,要讓空間增彩,必須有商量的可能性。
所以比較具有創意的照明手法應該是:地面上的光打向天空,天空把光反射回地面。也就是說雖然光不能轉彎,但是光可以成為折線。
第二位上臺的設計師是一位來自設計管理部門的男士。
來自設計管理部門的男士和他的設計草圖
他這樣陳述自己的設計:“左邊應該有一個休息區。我把燈光進行了分類,不同的區域分開控制。整個空間相對照度比較均勻,希望各個角度看起來都亮一點。再有就是這個吊燈比較大,比較高,因為我不知道主入口是在哪一個方向,有可能會直射到休息區,所以把吊燈做得很大的話,更搶眼一點。”
房總肯定了他的看法:這樣做不太會出錯,但也很難出彩。其實消費者在這個空間的行為沒有多少會落在中間的區塊,也就是說中間區塊對大堂而言只是一個過渡的空間。
同樣的,針對這副效果圖,我們根據現場點評內容提煉出如下問答:
(1)是否能做到酒店大堂掛在天花板上的東西不發光,但卻能提供空間亮度?或者會發光,卻不見得是燈?
這種可能是存在的。西方一些挑高的酒店大堂空中掛不是吊燈,而是一個裝飾藝術品。但是這個東西,同樣產生了類似于光的功能和作用。
此次相約海邊,我們意猶未盡。5月31日,廣州,“歐普·與大師有約”繼續談論酒店大堂的照明設計,又會有哪些驚喜呢?
(文/歐普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