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業融資現狀到底如何?據介紹,經歷了迅速擴容的新三板,在2015年體量不斷壯大,其中一個顯著標志就是新三板融資能力明顯增強:股轉系統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新三板全年股票發行次數為2,565次,融資額總計達到1,216.17億元,不僅遠超2014年新三板的融資總額(僅為132.09億元),同比增長了8.2倍(與此同時掛牌公司數增長幅度為2.26倍);更一舉超越創業板(國金證券研報稱,2015年全年,創業板增發募集資金規模為1,156.3億元)。
2016年上半年,雖然新三板市場實施的定增事項已逾1,500次,募集資金總額已達671.34億元。但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單月數據來看,2015年11月新三板融資額高達244.73億元,而12月融資額迅速萎縮,僅為115.58億元,降幅逾五成;進入2016年以來,新三板單月融資水平仍未能恢復到此前的“鼎盛”時期,今年1月~4月,新三板單月融資額始終維持在100多億元的區間,尤其是剛剛過去的5月,單月融資額為87.69億元,已不足100億元。
這說明新三板融資逐漸進入“寒冬”(自去年下半年中國證券市場經歷史無前例的大股災之后,伴隨著估值的下降,整個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也在減弱)。但與創業板融資相比,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的融資成績不算太差。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80家創業板企業完成定向增發融資,累計融資額為900億元。
另外,相關統計顯示,扣除類金融企業融資后,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的融資額為698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204億元。也就是說,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有更多的資金流向了實體經濟。那么哪些行業更容易在新三板上融到錢呢?答案是信息技術和文化傳媒行業。
據統計,剔除金融業后,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融資額超過1億的企業總共有140家,募集總額為389.25億。從行業來看,信息技術行業融了83.34億元,排名第一(事實上,不扣除金融業也是這么個情況);文化傳媒行業融資額為81.8億元,排名第二;排名3-5的行業分別是基礎化工、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
接著他指出了新三板市場交易現狀,一直以來,新三板市場交易活躍度備受詬病。截止2016年上半年(6月30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共計有7,685家,其中,成交記錄為“零”的掛牌公司達4,747家,占比超過六成(61.77%),且均為協議轉讓“麾下”;而在剩余的2,938家有交易記錄的公司中,轉讓方式為協議轉讓的共計有1,406家,占比47.86%;轉讓方式為做市轉讓的共計有1,532家,占比52.14%。另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在2016年上半年的120個交易日中,新三板有連續交易記錄的僅有56只股票,占比0.73%,其中,53只為做市轉讓,3只為協議轉讓。與此同時,在有連續交易記錄的56只個股中,上半年累計錄得漲幅的僅有4只,分別為英派瑞、仁會生物、中磁視訊及小白龍;其余均錄得跌幅,其中中搜網絡跌勢最為慘烈,累計下跌78.26%,凱立德及凌志環保累計跌幅也均在50%以上。
從成交量的角度看,連續數次錄得單日成交第一名的聯訊證券,毫無懸念的榮登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成交量榜首,累計成交20余億股,但上半年累計跌幅亦超過20%;衛東環保位列次位,累計成交12億股,上半年重挫38.26%。除此之外,另有包括東海證券、硅谷天堂在內的10只個股累計成交量在1億股以上。從成交額的角度看,通過協議方式轉讓的東海證券,以53.5億元的累計成交金額,位列新三板成交額榜首;聯訊證券退居次位,累計成交50.23億元;衛東環保排名第三,累計成交40余億元。新三板中共計168只個股上半年成交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
值得留意的還有新三板分層情況,根據相關標準,2016年6月24日,全國股轉公司公布了最終名單,有953家企業進入首發創新層。據統計,自6月27日股轉系統正式實施分層管理至7月1日的實施首周,創新層公司股票成交金額為16.9億元,約占該周總成交金額34.55億元的49%;在分層首周,新三板市場交易活躍度明顯上升,日均成交量環比上升48%,日均成交額環比上升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