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二十載誕辰之際,歐普除了以“上市”為自己送上了一份得來不易的“生日禮物”,還有一場“走心嘉年華”。這晚,除了多年跟隨的供應商、經銷商、核心員工盛裝出席、實力唱將吉克雋逸和沙寶亮同臺獻技、人氣搭檔華少和朱丹擔綱主持之外,國內著名的市場派經濟學家許小年作為特邀嘉賓也現身嘉年華。
當晚的歐普20周年嘉年華盛會上,“實力派”+“市場派”的與會代表們齊聚一堂,想必這番情景并非“純屬巧合”,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后作出的安排,從細節處無不寓意著歐普的價值取向。甚至在同日參觀工廠的過程中,我走在歐普吳江工廠食堂,都會不經意聽到員工在談論高層領導是如何嚴選食材的種種瑣事。
如今的歐普已經是中國照明第一梯隊品牌,雖然在今年8月19日歐普上市前,在A股市場中,就已經有多家友商早在“坐鎮”。然而,此前未上市的歐普這幾年的綜合毛利率保持良好且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已經上市多年的部分友商高出了15%。
歐普董事長王耀海在與許小年的對話中,提起企業上市路,兩位的觀點不謀而同,同時發出了一樣的信號:更關注創新與技術的投入,更關心企業的真實業績。
許多人向來把上市籠統地認作“圈錢”,上市之前早已積累雄厚、身價不菲的歐普照明顯然是“志不在此”,那么,這里面也就免不了涉及到兩大疑問:
1、歐普為什么要上市?
2、上市即起點,“歐普模式”能否承載“世界級民族品牌”厚望?
鑒于此,我認為,在解碼上市后的歐普模式前,非常有必要先弄清楚,歐普上市的真正目的何在。下文也將圍繞著此展開探討。
歐普為什么一定要上市?
“沒有財務自由,沒有思想自由”——這是剛剛出席歐普20周年嘉年華的經濟學家許小年曾經用作自勉的話,此中深意,放置我們企業當中同樣適用——無疑,企業只有累積到足夠多的本錢,才有機會得以施展更多、更大的抱負。
沒有像老干媽一樣,放言誓不上市,也沒有像順豐一樣,說不上市卻突然改變主意。歐普是始終不改初心,發揮自身優勢一路奮斗,直至叩開了上市的大門。關于歐普的上市,立場不同,理解各異。對此,我也沒有絕對的正反立場,但有以下的幾條拙見:
1、行業已進入資本博弈時代
在傳統照明的時代,可能會大喊“產品為王”,可能會高呼“渠道為王”,但是隨著LED的來臨,瞬間把照明拉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玩資本的時代。
LED發展初期,政策利好,補貼頻頻,前景喜人,加上跨界資本的大舉涌入蠶食,從資本力量的來勢洶洶,再到后面上市照企猛增、并購案此起彼伏……相比于傳統照明行業,LED照明儼然成為一個資本匯聚與博弈的世界,可謂喜憂參半。因為更多資本的進場,意味著照明行業得到了更多關注的同時,對于別具雄心的企業而言,擁有“駕馭資本力量”的能力甚是關鍵。
某程度上,資本介入才能更快驅動技術發展,幫助行業轉型升級,由傳統照明時代進入LED時代固然需要,未來走向LED+時代則更有必要。而那些有抱負的企業,通過主動擁抱資本,也或將能與成功的距離拉得更近。
2、友商資本動作頻頻的壓力
當下,LED巨頭的戰場已經轉移到了資本市場。可以看到,在《招股說明書》中,歐普所列出自己在照明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如飛利浦、雷士、佛山照明、歐司朗,都早已獲得了資本的助力。
從友商動作上看,國際巨頭飛利浦先是出售Lumileds,尋求更多資金研發智能互聯照明,面對中資收購Lumileds被“喊卡”后,又繼續分拆照明業務于荷蘭上市,同樣是為了獲得資本力量,力保地位;再看歐司朗,7月正式分拆Ledvance,與飛利浦同理,都是為了開啟新的“金礦”。
回看國內情況,早已上市并獲得資本助力的雷士照明、佛山照明、飛樂音響等企業一直也在“虎視眈眈”,他們頻頻出手并購,整合行業,導致未來競爭形勢激烈程度將難以預估。另外更有在LED時代迅速崛起的木林森,大手筆聯合財團收購了Ledvance、55億投資義烏LED生產基地,并且毫不掩飾展現著拿下行業“百億”營收的雄心。
可見,與歐普同屬第一梯隊的巨頭,或者落后于歐普的同行們都紛紛投入了資本懷抱。這些企業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各有側重,但置身在這個市場上一旦狹路相逢,少不了終有一戰。大勢如此,對手已經加速快跑,深耕20年素來積極進取、注重創新和持續投入的歐普又豈會有所懈怠?
3、歐普本身持續創新的需求
當然,友商帶來的壓力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按照正常的行業發展邏輯,最后都只會剩下少數企業盤踞市場。甚至在很多行業,能活下來的也就三兩家。目前LED發展增速趨緩的同時,也意味著步入產業發展的成熟期,加上正在智能發展的十字路口,再從這兩年并購大戲迭起,多家企業排隊上市,顯見LED照明行業已經進入資本競爭層面,歐普此時也同樣要做好資本上的準備。
另外,從歐普的發展軌跡及雄心來看,歐普肯定不甘于做一個被整合者,而一定會利用持續創新研發與技術的投入來保持核心優勢,并拿下更多的市場占有率,無論是收購兼并還是自主發力,歸結起來不可避免的就是要錢錢錢。
而對于一個企業而言,錢從何而來?不少圈錢高手,會把政府資助當“主業”,活得滋潤,但這顯然不符合“歐普風格”。上市、增發融資,自然是最方便最合理的方式。
4、中國照明制造無人區探索的需要
任正非曾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講到: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
華為作為民族企業優秀代表,任正非的這番話,在旁觀者看來是霸氣側漏和各種羨慕嫉妒恨。但是其中的挑戰,恐怕此時也只有任正非自知。
說到這里,深諳照明行業發展軌跡的圈內人可能會對這一描述感到熟悉,中國乃至整個照明制造不也是正處于無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