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要樹立制造效率是通過整個供應鏈而產生的觀念。就像在生產線設計時,力求每個崗位的節拍平衡那樣。在每一個供應鏈環節上要以基本相同的步調將物流進行推進,這樣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而現在則是采用每一個供應鏈節點上設立大量的庫存來保障制造的高效率,如果生產線與設備都實現了自動化與高效化,而供應鏈不能協同的話,就造成庫存量的提高,制造的高效就會因供應鏈的低效而抵消。
2.企業要在供應鏈伙伴之間建立信任機制。這是供應鏈協同如何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作用的關鍵。由于長期以來,我們采用對供應商的低價策略,在培訓學習供應商管理時,學到的都是如何與供應商談判的技巧,如何對供應商進行管理,如何降低供應商的成本等等,卻極少提及與供應商的合作,更談不到“共贏”。盡管許多企業有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即使這樣的供應商也很難建立相互間的信任,只是有了相互間的依賴而已。看看有多少企業將自己的庫存與計劃數據能夠與供應商共享的,就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沒有信任,又何來協同?供應鏈協同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相互信任,信息共享。
3.企業要在供應鏈上大力推進標準化。例如包裝與工位器具的標準化、操作流程的標準化、運輸工具的標準化與信息流程的標準化。沒有標準化,協同就無從談起。
4.企業要在組織機構上體現對供應鏈協同的重視。供應鏈協同應該納入企業的戰略中去。建立供應鏈管理部門,配備與其供應鏈規模相匹配的供應鏈管理人員,并賦予其相應的職責,其中應包含供應鏈協同的職責,確定有關的KPI指標等。對人員的培訓,可以采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不間斷的強化培訓。同時,請懂行的專家到現場進行指導與培訓。這樣才能從組織上、人員上保障供應鏈協同的實施。
5.企業要在信息系統上花功夫。按照供應鏈協同的要求進行改進,特別是要建立開放式的信息平臺。讓供應鏈伙伴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從而轉化成供應鏈協同的自覺行動。
6.企業要配備與制造過程自動化相匹配的物流自動化實施。從工廠內部開始,實現物流與制造的均衡化、同步化。
隨著制造過程能級不斷提升,價值鏈中的供應鏈瓶頸越來越顯現。我們相信,未來LED顯示屏企業對供應鏈協同的認知度會越來越強,也會越來越重視。但由于其涉及多個企業的協同,難度大大高于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改進與提高的速度與質量將難以做到與制造業同步發展,必將滯后于制造業的發展,在一些企業里甚至會制約制造業的發展。因此,企業越早看到這個瓶頸,越早打破這個瓶頸,制造業升級的效益會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