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推廣應用,LED照明已成為照明應用市場的主流。隨著近年來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升,2016年LED照明產品價格下降速度趨緩,同時也有分析指出,市場成長動能反開始趨緩,呈現全球需求冷熱不均的現象。
根據2016-2021年中國LED照明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顯示,隨著LED產業的不斷發展,LED企業數量也呈快速增加的態勢。處于產業鏈高端的日本、美國、歐洲和產業鏈中下游的中國臺灣、韓國正逐步向制造成本較低的新興市場轉移。鑒于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業界普遍認為,2017年美國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新興市場如東南亞、中東等地成長潛力較大,將可望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下面,我們就一起聚焦到亞洲地區,重點來了解中國、日本、越南三國的LED照明市場現狀的概況,以資參考。
中國
產品出口下滑,室內仍是主流
在過去的2016年里,全球加速淘汰白熾燈,LED已成為照明的主流光源。其中中國國內的LED照明產品產量約80億只,同比增長33%;國內銷量約38億只,同比增長35%。LED照明產品國內市場滲透率(LED照明產品國內銷售數量/照明產品國內總銷售數量)達到42%,比2015年上升10個百分點。
在照明出口方面,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2016年中國LED照明產品出口卻開始出現下滑。2016年前11個月,LED照明產品累計出口金額近94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下降2.4%。預計2016年全年出口金額約為105億美元。

2016年1-11月中國LED重點領域產品主要出口市場
縱觀2016年的1月-11月,歐盟、美國、日本、東盟國家、金磚國家以及中東國家是中國LED照明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但市場冷熱不均,增長情況各異。當中美國市場增速放緩,為17%,市場份額較2015年同期擴大4個百分點;歐盟增速為23%;中東地區市場快速興起,增速最高,為27%,市場份額為7%,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俄羅斯市場嚴重下滑;金磚國家市場份額由2015年同期的7%縮小到6%;對日本出口額大幅下降,較2015年同期下降了17%。
而室內照明仍是出口主流產品,2016年的國內LED照明產品中,球泡燈出口額排名第一,其次是管燈、燈條和裝飾燈。幾大主流產品(球泡燈、管燈、燈條和射燈)的市場占比在逐漸縮小,其中管燈同比減少11.99%,射燈減少28.98%,而裝飾燈、投光燈、平面燈等增速較快,其中平面燈同比增長近120%。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初至2016年10月底的4年中,LED照明產品出口平均價格累計下降87.6%。2016年1月到10月,LED照明產品出口均價下降超過20%。2016年,出口額排名前十家廠商的集中度為11%,與2015年基本持平,排在前十的企業和位次略有變化。
日本
市場相對封閉,普及率最高
日本本土照明制造業發達,產業鏈配套完善,制造工藝先進。在產業鏈上游方面,有著名的五大芯片廠商之二的位于德島縣的日亞化學和位于愛知縣的豐田合成;此外,昭和電工和羅姆半導體也致力于LED芯片開發,東芝電子也曾通過購買Bridgelux的專利介入硅襯底技術;MOCVD設備廠商方面有大陽日酸;外延石墨載具廠商有東洋炭素和東海炭素。
中游封裝方面有西鐵城和夏普,封裝材料方面則有信越化學,以及京瓷的陶瓷封裝。下游應用廠商方面除了松下、東芝,光源方面還包括日電、日立、夏普、三菱等,被譽為HID專家的巖崎電氣,還有后起之秀愛麗思;燈具方面,遠藤、小泉、大山等各具特色;特種照明領域,小糸為車燈翹楚,斯坦雷則可謂多才多能,而牛尾電機號稱正宗的LED燈絲燈鼻祖。OLED方面,松下、三菱化學、住友化學、出光興產、柯尼卡美能達和鐘化走在前列。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密度大,自然資源匱乏,但本土制造業高度發達,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3大經濟體。據了解,2011年的大地震導致的核泄漏令日本民眾的能源消費觀發生顛覆性改變,發現核能已不再令人高枕無憂,對照明節能的迫切需要讓新興的LED照明有了用武之地,由此迎來了LED產業的高速發展。

從2011年開始,LED替換類產品得以高速成長,不到三年的時間已占據照明市場的多半壁江山;而LED具備節能優勢的同時也有長壽命的特點,這使得到2013年底,替換產品市場迅速趨近于飽和,市場潛力開始轉向LED一體化燈具方向。日本照明工業會的產業規劃設想在2020年,日本照明市場上將100%銷售LED產品;到2030年,包括市場銷售和存量使用的全部照明產品將為LED產品。總體上,日本目前已是全球LED照明普及率最高的發達國家。
日本同時擁有強大的產品研發和制造能力,完善的配套產業,這也決定了其是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強如國際巨頭PHILIPS和OSRAM也未能真正打開日本市場,只是分別依靠收購、合資等方式進入。此外,日本市場的照明產品認證自成體系(PSE認證),對電氣安全的要求嚴格,如外置電源的LED燈具要求有A類PSE菱形認證。此外要求電源必須是隔離電源,同時對整燈的芯片和熒光粉也有專利要求。準入門檻高,單體客戶要求也高,但總量和利潤均可觀,信譽普遍較好,很適合生產中高端產品的企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