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政府推動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后對照明節能頗為看重。2014 年,據報道印度城市發展聯合部(MUD)曾要求各邦在 2-3 年內將全境的路燈替換成 LED 路燈,數量大約是 2750 萬盞;同時還準備在 2 年內推廣近 2 億只 LED 室內照明產品。
現在看來,該路燈替換的宏偉目標目前為止成果寥寥。印度民眾平均生活水平較低,照明市場還處于低端徘徊階段,各邦的經濟發展又不盡相同,大規模替換所需資金落實方面令人擔憂,即使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廣東省曾一度宣稱 2013 年珠三角要完成 LED 路燈替換,到 2014 年全省完成替換,而現狀各位行業人士可謂有目共睹,遑論社會經濟水平相去甚遠的印度;另一方面此舉出發點也算是為振興其民族照明工業,外來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想分得一杯羹談何容易,這些因素也導致了這個規劃只是看上去很美。
室內 LED 照明產品推廣方面確實在進行中,通過用 LED 燈泡替換低效燈泡的 UJALA 方案正在由印度電力部(MP)下屬的能源效率服務公司(EESL)通過公開的招投標過程來進行。印度政府通過公開集中采購已經實現了 LED 產品價格的迅速下降。
近期在行業內耳熟能詳的就是 Philips 中標的 5000 萬只單價僅為 39 盧比(0.57美元)的9瓦LED球泡項目(不包括稅收和行政費用)。而由于價格太低,也造成了推廣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在這 5000 萬球泡中,印度 Dixon 3000 萬只,目前完成交貨約 2/3;廈門陽光1500萬只,基本完成;浙江雷士 500 萬只,目前完成約 40%。
4、超高性價比
1) 門檻不低
主要的照明產品認證為印度標準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的BIS認證。
對整燈和驅動電源有電氣安全要求,外加符合本土消費特點的“防雷擊+低諧波”。BIS 認證花費不菲,外企拿證周期也不算短,門檻不可謂不高。
還有就是印度為保護本國生產商利益,對中國照明產品采取各種貿易保護措施,例如 2009 年起對中國產的緊湊型熒光燈征收反傾銷稅。對整燈產品征收較高關稅,也變相促進了照明配件和半成品貿易。
此外普遍反映的是印度客商的信譽度較差,如我國某著名廠商就曾在和印方組建合資公司的業務上吃了大虧。